然而从魏晋直至唐宋时期,贾诩的道德都是为人所称道的,《唐会要》更将其尊为魏晋八君子之首。那么道德水准如此之高的贾诩,为何到了后世会变成了策动“文和乱武”,始终隐匿于帷幕之后的“毒士”形象呢?这其实需要从贾诩的早年经历聊起。
原来在遭到氐人欺虐之后,贾诩向氐人谎称段颎是自己的姥爷,并明言将自己送回家后,可以获得足够的钱财。段颎是东汉末年平定西凉羌乱的名将,曾大破西羌、击灭东羌,并曾平定公孙举叛乱。氐人在作为羌人仆从之时,自然也知道段颎将军的名号,因而在听闻贾诩是段颎外孙之后,最终选择放了他。
在关东十八路诸侯纷纷起事并会盟讨伐董卓之后,贾诩与李傕、郭汜、张济等人率军与江东猛虎孙坚作战,并最终大破孙坚,迫使其只带领一千残兵狼狈东逃。由此可见,贾诩的带兵能力不俗,不然也不会与李傕、郭汜、张济这些猛将共同率军征伐。
不过历史上的吕布政治智商并不低,只是处事过于天真。在吕布的设想中,诛杀国贼董卓之后,他就可以辅佐王允,一起匡扶汉室、兴复天下,将自己洗白,进而青史留名。只是铲除了董卓这样一位以军事武装掌控朝局的权臣之后,王允开始了一系列作死行径。他首先以“叹息董卓”为由诛杀了当时的名士蔡邕(才女蔡文姬之父),引发天下震惊。为此王允以“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作为托词来粉饰自己的残暴行为。
按照王允的意思,即便西凉部众是被董卓命令才挟持朝廷的,但依旧要按照有罪论处,决计不能放过。这种诡异言论的背后,很可能是出于豪族世家对关西豪强的忌惮之心,但却令凉州人疑惑不已。到了后来,王允的言论传到了西凉,就演变成了“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董卓一人有罪,并且已经伏诛,结果王允当政之后却不问青红皂白的要置所有凉州人于死地?这虽是谣言,却被同为凉州人、甚至是董卓旧部的贾诩听闻了。
为了救凉州人、为了平定天下,贾诩策动了李傕、郭汜等人,在喊出了“奉国家以征天下”的惊世豪言之后出发了。以贾诩的才能,如若想要逃走活命,其实并不困难,或许他想起了当年被氐人残杀的那些同伴,此时他不愿意再一次丢下凉州百姓不管,他要救人。
然而就如同吕布曾幻想同王允一道匡扶汉室,却遭到现实惨痛的敲击一样。当贾诩成功策动西凉军再度占据长安之后,看到的却是不计其数的大臣、百姓们被李傕、郭汜肆意屠杀。一时间哀鸿遍野、惨不忍睹。掌控朝廷的李傕曾向给贾诩封侯,却被其以“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的说词给拒绝了,随即又推掉了尚书仆射的职务。此时的贾诩已经看清了李傕、郭汜的为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留下来之后的贾诩,展开了对李傕的毁灭行动。当时李傕与郭汜发生决裂,李傕为召集羌胡作为铁骑扈从,将宫中财务赠予他们,并告诉羌胡可以去宫中选取美女,作为攻打郭汜的酬劳。于是羌胡纷纷进宫询问汉献帝,索要宫中美女,吓坏了的汉献帝赶紧寻求贾诩的帮助,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贾诩秘密将羌胡大帅召集在一起吃了顿饭,以皇帝之名许以封爵重宝,最终促使这群人背离了李傕。
在协助汉献帝逃走之后,贾诩便离开了李傕、郭汜,转而投奔另一位董卓旧部,跟自己是同郡的老乡段煨(段煨虽为董卓部将,但并非嫡系)。段煨是段颎的同族兄弟,此时驻扎在华阴,与张济一样在乱世之中少有劣迹。他在华阴之时,主要依靠军屯养活军队百姓,不曾做劫掠之事,甚至曾自愿前去接济流浪中的汉献帝。贾诩显然是知晓段煨的事迹,故而特意前来投奔。
在贾诩临走之时,周围众人大多奇怪他的选择,不理解贾诩为何要背离对他十分优待的段煨。贾诩却说,段煨多疑,对自己十分忌惮,早晚会动杀念,自己离开之后他会非常高兴,并且为了赢得外援而一定会善待自己的家人。而没有谋主的张绣却非常期翼自己的到来,因此离开段煨而投奔张绣,会让自己和家人都能得到保全,何乐而不为。
由于不论是张绣还是贾诩,均没有鲸吞天下的远大志向,因而对于是谁登顶天下大位并不十分在意,所以也就直接投降了。并未短兵相接便获得了张绣的地盘,曹操显得十分高兴、十分志得意满,同时对张绣也就有所轻蔑怠慢了许多。燕雀不知鸿鹄之志,奸雄亦不明市井中人的所思所想。在曹操这样的乱世枭雄看来,手握地盘和军队却不思进取,必定是个怂包啊,于是他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在贾诩的定计之下,张绣借口将军队驻扎到高地,并让身穿铠甲的士兵在路过曹操军营之时突然袭击。最终策划成功,张绣趁机突袭曹操本屯,典韦、曹昂和曹安民战死,曹操落荒而逃,双方由此结下了血海深仇。得胜之后,张绣率铁骑进攻曹操,却被曹军打的大败,不得不逃到穰城依附刘表。但在曹操北归之后,张绣却再度出击,并让南阳、章陵诸县又一次收归自己治下。
就在曹军撤退之时,张绣不顾贾诩劝阻,追击曹军却遭遇大败。败退回来的张绣原想向贾诩致歉,却被其催促立刻追击。收拢败兵的张绣再度追击,果真获胜。此事反映出贾诩对兵法的深谙程度之深,已经远远超过了许多同代人。张绣回军之后,向贾诩虚心请教这一败一胜之间的奥妙。贾诩也不吝言,指出张绣打不过曹操,而曹军之中其他人又打不过张绣的事实,并明言第一次曹军殿后的必定是曹操本人,随后曹操心急后方局势,因而一定会先行赶路而让他人断后。
在经历了李傕、郭汜之乱之后,贾诩对人心的评判依旧过于肤浅和表面化。人性的复杂,又岂是只言片语所能解释清楚的。当时曹操相对袁绍处于劣势,故而在张绣贾诩以曹操集团是天下正统为理由而投降之后,曹操大喜过望,兴奋的对贾诩说他是让自己信重于天下的人。
不同于《三国志》,《魏略》是魏朝郎中鱼豢私撰的史书,里面有许多正史未能解释清楚的内容。其中就包括了流传颇为广泛的,曹操火烧麾下朝臣在官渡之战前私通袁绍的书信,以表宽宏大量、既往不咎的故事。只是依据《魏略》的记载,烧信之前曹操就已经暗地里派人看过并知晓了私通袁绍之人的名单。此后曹操曾发起过多次政治地震,未尝于此没有关联。也就是说,张绣的身亡很有可能也是曹操秋后算账的一个步骤。
贾诩后来所献的两计,一个是赤壁之战前,劝谏曹操休养生息的建议。最终曹操没有听从贾诩的话,却遭周郎一炬,黯然北还。另一个则是随同曹操前往西凉与马超、韩遂作战。回到凉州家乡的贾诩是什么心境,史书上没有记载。然而面对马超、韩遂当时在西凉的杀戮劫掠行径,这一次也是贾诩在曹操阵营中最为积极的一次献策。正是在贾诩的出谋划策之下,曹操成功离间马超韩遂,并击败了两人。
正是因为贾诩一生的坦荡作为,因而被陈寿归入在《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中,将其与道德崇高的荀彧荀攸并为一传。然而到了明清时期,民间艺术形式喷发,在戏曲话本和小说作品的推动下,贾诩逐渐从“八君子之首”被描绘成为了一位阴险冷漠的“毒士”形象,让人噫吁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