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以荆州的那点势力能够最终拿下益州,靠的肯定是益州当地人的支持。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刘皇叔仁义布于四海,益州百姓一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然而,真实的历史比这残酷太多,益州的老百姓对刘备并不买账,买账的是另一拨人。
刘备最终拿下益州,靠的是刘焉的旧部东州集团的势力。公元188年,刘焉向朝廷建议,由刘姓宗亲领各州的州牧,总览军政大权,防止地方割据。刘焉则自领交州牧。他本来想到交州躲避中原纷乱,没想到交州并不如意,不仅比较贫困,也不是很安全。
于是,他又讨了个益州牧,先驻守在荆州西部,等益州内部安定了,才进入其中,驻扎在绵竹。受黄巾起义的影响,三辅、南阳、荆州等地的世家大族举家逃往,进入益州的有数万户。这些大族每一户都有很多人口,算下来共有几十万人之多。
刘焉从这些人中选了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邀入刘焉政权的核心,同时选了一批优秀的士兵,叫做东州兵。刘焉入蜀之后,引起了蜀地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在东州兵的帮助下,刘焉最终打败了世家大族,巩固了其统治地位。
然而,刘焉死后,刘璋即为,他是个比较懦弱无能的人。在刘璋治下,原本被打击的益州豪族势力全面抬头。原本牢固占据统治核心的东州集团面临很大的压力。刘璋没有能力保障东州集团的利益,也没有能力平衡两者的权力关系,东州集团不得不抛弃刘璋。
许婧、董和、法正、李严、刘巴、孟达等东州集团的重要人物,开始物色新人,其中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新得了荆州土地的刘备被他们选中。刘备入川、平川、拿下汉中等,全靠东州集团人的谋划与协助。
刘备拿下益州之后,为了打压益州世家大族,同时维护东州集团的利益,下令编撰宪法一样的《蜀科》,编纂人有四个,其中三个是东州集团的核心,李严、法正、刘巴在列。经过一番整治之后,刘备在益州终于有了根基。
不过,刘备抬高东州集团的势力,让其在自己荆州集团之上也引发了后续的问题。刘备设了丞相,但是不敢开府,实际权力在尚书台的尚书令手里。第一任尚书令是法正,第二任是刘巴,第三任是李严,三人都是东州集团的人。
刘备托孤的时候已经预料到自己政策可能带来恐怖的后果,于是抬高诸葛亮,打压东州集团,让诸葛亮做了托孤的正职,而东州代表李严做了副职。刘备死后,诸葛亮针对李严进行了全面打击,最终将他从政权中移除。
诸葛亮死后,原来的荆州已经丢失,荆州集团没有人才补给,而东州集团扎根益州几十年,人才源源不断供给,最终蜀汉政权全部落入了东州人士手里。诸葛亮之后的权臣,蒋琬是刘备从荆州带过去的,之后的费祎、董允等,都是东州人。
刘备可能也想不到,自己一手建立的基业,最终还是落入了刘璋旧部的手里。蜀汉的灭亡,与这帮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诸葛亮多活几年,大概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