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美利坚独立建国以来,美国人之所以能够长期奉行孤立主义原则,得益于绝佳的地缘环境。占据半个北美大陆、两边被大洋阻隔的地理条件使得美国人认为自己只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园,无需浪费资源干涉和处理美洲以外的事务,这就是孤立主义的地缘政治理念依据。地缘政治理念主要认为国家的一切行为都发生于一定的地理空间,故而国家行为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密切,所以国家战略就必须要首先从地理角度考虑。

在斯皮克曼看来,美国的两洋地理条件虽然是优势,但也存在弱势的一面。因为太平洋和大西洋虽然把美国和世界其他大陆分隔开了,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安全屏障效果是会渐渐下降的。更重要的是,亚欧大陆的东端和西端隔着大洋,其实对美国构成了夹击之势,很容易促使美国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和日本的实力不足以整合各自区域、形成对美国的威胁,但是下一次战争就不确定了。所以美国虽然占据了半个大陆,但和亚欧大陆相比依旧存在明显弱势。因此美国必须避免亚欧大陆被某个强国或者联盟所控制,防止对美国构成巨大威胁。

要想防止亚欧大陆两块边缘地带被控制,美国就必须采取措施积极介入边缘地带。然而,如果美国继续按照以往那样维持孤立主义原则,等到局势不行的时候再派遣部队,美国的对手未必会给那么多时间。毕竟美国和亚欧大陆间隔两大洋,它们既是美国的安全屏障,同时也是一种劣势。遥远的距离促使美国难以及时投送力量,未来很有可能出现美国想要介入,但为时已晚的情况。所以选择在平时就在边缘地带驻军、结盟,保持随时干预的准备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北约主要针对苏联而建立的,其成员主要是欧洲国家,但领导者却是美国。在美国的设计下,北约和以前的同盟有很大差异。曾经的同盟主要攻守一致原则,即遭受打击以后,全体成员均会参战。但北约在此条约之外,还包含了设立完整的指挥体系、统一作战流程等,并且美国直接在北约国家领土上设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如此以来,欧洲国家在军事层面就和美国融合在了一起,甚至就连德国这样在装备和训练上非常先进的国家,离开了北约也难以独立作战。也就是说,北约作为一种结构体系,已经成为美国的战略抓手,将美国的影响力非常牢固的融嵌进了欧洲这块边缘地带。

综上所述,美国在二战以后之所以会出现国家行为的转变,是因为它的地缘政治理念发生了深层变化。两洋地理环境曾经被视作美国的安全屏障,成为孤立主义原则的理论依据,但在斯皮克曼等地缘政治家眼里,这同样是一种弱势体现。美国为了防止出现亚欧大陆形成边缘地带对自己夹击的威胁,决定积极介入欧洲、东亚等地区事务,并通过驻军、结盟等一系列行为保持随时介入的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