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立芝繁荣时期,对共和党政府的农业政策的抨击与日俱增,因为农场主在二十年代的繁荣中得益最少。一九OO年到二O年,农业曾普遍呈现出繁荣景象,农产品的价格徐徐上升,战争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空前之大,从而大大刺激了农业生产。农场主们乘此机会把休耕多年的贫瘠土地或荒地都开垦出来。由于美国农地的金钱价值增加了一倍,有的地方甚至两倍,农场主们开始有能力购买过去买不起的物品和机械了。但到了一九二O年末,战时的需求突然终止,主要农作物的商业性生产急剧下降。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来临只是加剧了本已严重的形势罢了。美国农业不景气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国外市场的丧失。因美国本身进口关税的缘故,在美国不向其购买货物的地方,美国农场主也不容易销售产品。世界市场对美国的门户在慢慢地关闭了。


图 美国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
在二十年代,繁荣的景象似乎会永远继续下去,甚至在一九二九年证券交易所证券价格暴跌后,当局依然作出乐观的预测,然而股票证券价格的迅速下跌却影响到银行和金融机构,许多被拖累倒闭。而这种金融危机又无可避免地影响到各行各业公司,使它们的销售、生产和雇工俱告削减。到了一九三O年,美国已陷于全面经济大萧条的情况当中。银行倒闭,千百万投资者和储蓄者的一生积蓄化为乌有,商店关门,工厂关闭,千百万失业者踯躅街头,求职无望。除了早被遗忘的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不景气情况可与之相比拟外,这种萧条情况为美国立国以来所未有。
当人们从最初的震惊中清醒过来,探究经济萧条的原因时,他们才看出那些隐伏在二十年代的表面繁荣下的不良趋势。问题的核心是美国生产力和美国人民消费能力十分悬殊。战时与战后生产技术的大改革使美国工业产量大大增加,从而超过了美国工人、农场主的购买力。富有阶级和中产阶级存款的增加远远超过了健全投资所能容纳的程度,于是游资流向证券市场和不动产方面,用于疯狂的投机。因此,证券市场的崩溃只不过是好些爆炸中的第一个,在爆炸声中,脆弱的投机组织瓦解了。

图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九三二年的总统竞选活动主要是辩论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和可能的挽救方法。赫伯特﹒胡佛总统很倒霉,他进入白宫才八个月,便发生了证券交易所价格暴跌事件,他不懈奋斗,想再度转动工业齿轮﹒但由于受有关联邦政府职责范围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不能大刀阔斧地采取行动。胡佛的竞选对手是民主党的纽约州州长罗斯福,他在危机发生时已很得民心;他认为经济萧条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的潜在弱点,共和党在二十年代的政策加重了这些弱点。胡佛总统回答说美国经济基本上是健全的,但受到了全球性萧条的影响的冲击,至于萧条的原因,则可追溯到世界大战。这场辩论的含义很清楚:胡佛在很大程度上赞成依赖自然的复兴过程,罗斯福则准备运用联邦政府的权力,实行大胆的试验性挽救措施。大选的结果是罗斯福大获胜利,共得选票二千二百八十万张,而胡佛只得票一千五百七十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