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清朝历史 > 如日中天的袁世凯为何在慈溪驾崩后迅速失势
2018-06-14

如日中天的袁世凯为何在慈溪驾崩后迅速失势

      义和团运动中,赚足了政治资本的袁世凯终于坐上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宝座。而他上任之后做了些什么呢?咱们先插播一段新闻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今天是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六日,公元1902年6月21日。我们首先恭祝太后老佛爷万寿无疆,皇上他老人家身体永远健康。以下是今天的国内新闻。
      直隶总督袁慰亭大人今天正式提议设立军政司,这是具有我大清特色的新式陆军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袁大人指出,在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践行太祖思想、太宗理念,以西太后老佛爷重要思想为指导,审时度势,把握庚子赔款后的窗口期,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胆改革,积极作为!
      袁大人指出,将旧式陆军改组为北洋常备军,并成立军政司,专门负责军事改革事宜,是我大清当前新常态下深化军事改革的当务之急。军政司的成立,有助于加强直隶地区的军队建设,进一步提高大清抵御外辱的能力。袁大人表示,他将亲自兼任军政司督办,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拔优秀人才,出任军政司要员。
      袁世凯上任之后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现在虽然大权在握,自己手中的新建陆军也逐渐羽翼丰满,但却依然没法保证自己对京津地区的绝对掌控——之前的武卫军就是例子。一旦慈禧他们意识到京津空虚,那么他们很可能先从其他地区调集人马先来充实京津地区的防卫力量。
      这还怎么掌权呢?
     所以袁世凯双管齐下,一方面他大肆宣扬旧军的不堪一击——看见没?十来万人,在洋人面前土崩瓦解了——以推行他的“募练新军章程”,另一方面借口自己百忙无暇,成立了一个“军政司”来专门整合直隶地区的武装力量。而这个军政司下设三个处,分别是兵备处、参谋处跟教练处。这三个处的长官分别是谁呢?
     兵备处,总办刘永庆,后由原新建陆军督操营务处会办兼讲武堂总教习王士珍接任。
     参谋处,总办段祺瑞,原新建陆军炮兵队统带兼随营学堂监督。
     教练处,总办冯国璋,原新建陆军督练营务处总办。
     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这三个人号称“北洋三杰”,其中王士珍魄力不足,往往时隐时现故作神秘,因此大家取“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意称其为北洋之龙;段祺瑞脾气火爆、刚愎自用,气势如虎,因此也被称为北洋之虎;而冯国璋忠心耿耿,更兼擅长见风使舵,因此被称为北洋之犬。
北洋三虎
左起: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这三个人作为袁世凯从小站练兵时就跟在他身边的嫡系,已经在无数次的风云变幻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与忠诚,终于成为了袁世凯之下的北洋“三巨头”。
      不过假如说段祺瑞这些人是袁世凯的“五虎将”,那么还有一个人则可以称得上是他的“诸葛孔明”——这就是袁世凯发迹前认识的铁哥们,徐世昌。
      徐世昌早年在准宁县做小吏时跟尚未发迹的袁世凯相识,两人一见如故,袁世凯自掏腰包资助徐世昌进京赶考——事后证明这笔投资十分划算,因为徐世昌中了进士之后进了翰林院,在袁世凯从朝鲜回来之后积极将其引荐给诸位朝廷大佬。之后袁世凯开始小站练兵,特意讨来徐世昌作为自己的参谋军务兼营务处总办,徐世昌在整个北洋军阀体系内起到了黏合剂与智囊的作用,甚是被袁世凯所倚重。
      在这些人的努力之下,整个北洋军被搞得是风生水起,而朝廷一看你这搞得很可以嘛,咱们能不能把你这先进经验推广到各省去啊?
      袁世凯表示可以啊!
      而推广了一圈,效果十分有限。朝廷表示这不行啊,眼瞅着日本跟俄国在东北这边整天搞来搞去的,说不定哪天就打起来了,咱们这新军再练不成就完犊子了——这样吧,索性按照军政司的体系搞个练兵处,把全国的新兵训练统一搞起来,大干快上,练他几十万强军。
      这下好了,袁世凯的北洋体系一下子掌控住了全国的练兵大权,更要命的是,他们终于可以用全国的财力来建设北洋军队了。
      藉清政府雷霆万钧之力,吸全国之财,以供北洋一区练兵之用。——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
      那这么搞来搞去,最后北洋练成了多少人马呢?
      六个镇,共计七万人——一镇,就相当于一个师。
      1905年5月,北洋常备军第五镇、第六镇正式编成。
      这年瑞士专利局职员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关于光的产生与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等一系列论文,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年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这年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峡上挂出了Z字旗,高喊着“皇国兴废只此一战”,赌赢了日本的国运。
      国际局势天翻地覆。
      而朝廷终于也有所震动,意识到自己如果再不做点什么,恐怕真的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那到底做点什么呢?
      在当时来讲,最震撼人心的事情就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的巨大胜利了——这让大清上下彻底认识到咱们总被洋人欺负,那并非是咱们人种不行,而妥妥的是制度问题啊!你看,同样是黄种人,日本君主立宪以后先是把咱们给揍了,现在又把老毛子给揍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立宪大法好啊!就以咱大清的体量,要是也能搞起君主立宪,那还不三年大变样,翻身农奴把歌唱?
      于是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清朝终于开始准备立宪了。
      袁世凯对立宪这事格外上心——要知道,光绪皇帝可还没死呢,眼瞅着慈禧虽然硬朗但这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要是哪天慈禧归了天,光绪重掌大权还不得弄死自己啊?不过要是立了宪,那情况又不一样了,到时候君主权力被限制,自己起码能平安收场啊!
      然而袁世凯却忘记了一件事。
      立宪,意味着改革。
      而改革,则意味着利益冲突。
      朝廷官员——尤其是满族官员早就对袁世凯大权在握的情况有所不满了。而这次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袁世凯又主持进行了官制改革,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大家纷纷表示我们早就发现你袁世凯没安好心了,你搞来搞去,是不是要谋朝篡位?是不是图谋不轨?
冯国璋曾孙冯巩语录
      欲举吏、户、兵、工四部之权一人(袁世凯)总摄,群情骇异,谓疑于帝制自为,倚信至斯,可谓古无今有。——清朝续文献通考
      对袁世凯的攻击是一波接着一波,今天你把袁世凯比作年羹尧,明天我就参他徇私枉法;今天你说他在朝廷中安插心腹,明天我就说他图谋不轨。于是袁世凯不得不频频向朝廷表忠心——你不是说我权力太大了么?我放权,这兼职的大臣我不干了!你不是说军权都集中在我一人手里不合适么?我交一半的队伍出去成不成?
      很遗憾,不行。
      在慈禧的刻意安排下,袁世凯很快就被明升暗降,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升为军机大臣。然而这还不算完,更倒霉的事情接踵而至:1908年11月15日,慈禧老佛爷驾鹤归天了。
      顺便带走了光绪。
      这下袁世凯彻底倒了霉:继承大统的宣统皇帝是个小屁孩,朝政都由他爸爸摄政王载沣掌控,而载沣,是光绪的兄弟,对袁世凯曾出卖光绪这事始终耿耿于怀。
      载沣表示我今天就是要弄死袁世凯给我兄弟报仇,你们谁也别拦着我。
      大家表示这不合适吧?政权交接还没稳固,最近这段时间国内的革命党又有点多,你是不是稳定稳定,先别下手这么狠?
      载沣表示行,不杀也行,但是他一定得给我滚回家——啥?你问我找什么借口?那个,那个那个他腿脚不好!对~袁世凯他腿脚不好干不了了,不信你让他走两步!
      于是叱咤风云一时的袁项城就这么被撵回了家。
      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夙承先朝,屡加擢用。朕御极后,复予懋赏。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驰驱,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至意。——宣统政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