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后期的一个半世纪里,西方社会的科学界出了人物,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他采纳某些古代哲学家认为太阳而非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念,为天体运动提供了一种比传统的托勒密体系更简单的解释。
接着,伽利略成了哥白尼的忠实信徒,他借助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说,银河系只不过是一团成串地聚集在一起的数不清的星体。
与此同时,知识界出了两位领袖,笛卡尔和弗朗西斯·培根,他们指出了科学的潜力,并在上流社会中把科学提高到可与文学相比的地位。他们独具慧眼,已看到这门新学科的前景,把教导世人作为自己的职责。
科学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了支配宇宙中物体的定律,一举统治了17世纪的科学。
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说,科学革命就主要发生在这段时间里。
其实,在早期阶段,科学还只是少数热心之士的秘密副业,那时,哥白尼的正式职业是一个大教堂的一名教士。而牛顿据说是一所大学的数学教授。直到19世纪,人们才真切地感觉受到科学的影响,科学才成了现代文明的支配力量。
史家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得到的东西,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得到的东西多得多。在这早期阶段,科学并不是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对科学的利用是少量、偶而的。甚至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在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也是如此。但是,到19世纪末,形势起了根本的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咨询的地位,它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出完全崭新的工业。
这就是说,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的 “科学已从少数热心之士的秘密副业,发展为也许可恰当地称为现代文明的支配力量的东西。”
是什么力量使得西方的科学发生了如此革命性的变化?或者说,科学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西方?
史家在通史中不止一处提到好侵略好扩张的西欧人。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正是西欧人开始了他们的大扩张,大征服。征服者自然也是激烈竞争,先是荷兰人超过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西班牙,接下来英法两国后来居上,最后,英国打败法国,到1763年,英国成了世界占统治地位的殖民强国,同时,这一阶段也为西欧的世界霸权奠定了基础。
不过,在此之前的西欧,正如史家所说,甚至到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他们对科学的利用仍然是少量的、偶而的。学者们说,牛顿时代,英文中甚至没有“科学家”这个词儿,人们管牛顿叫“自然哲学家”。依一个普通读者看来,若不是1763年以后西欧真正实现了世界霸权,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也许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一样,只是欧洲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而已,并不会有后来的科学革命之说。
1500年之前的欧洲文艺复兴,大大增强了欧洲人好侵略好扩张的民族特性。1500年之后,大扩张大征服的直接成果是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按照欧洲人本位的说法,哥伦布发现了所谓新大陆,其实那是与欧洲一样古老的陆地,上面生活着与欧洲人一样古老的人们。不管怎么说,西欧人眼界大开,对科学革命的发展,这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
真正使欧洲的科学革命变成支配力量的,也许是在那时发生的经济革命。近代初期,西欧的商业和工业有了迅速发展。由于扩张征服,西欧拥有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远东、东印度群岛、非洲和南北美洲,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随之出现大幅度增长。工业也取得了显著收益。西欧掠取了大量财富,促使他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经济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又在更高的层次上促进了技术进步。
比如,随着大征服而来的远洋贸易,引起对造船和航海业的巨大需求。为了制造罗盘、地图和仪器,出现了一批新的、有才智的、数学上受过训练的工匠。航海学校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相继开办,天文学由于其明显的实用价值而得到认真的研究。
采矿工业的需求引起动力传送和抽机方面的进步。而这正是重新开始关心机械原理和液压原理的起点。同样,冶金业是化学取得显著进步的主要原因。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甚至新金属如铋、锌和钴显露出来。分离和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还是传统的类推法,常常以痛苦的经验予以矫正。但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化学的一般原理开始形成,其中包括氧化和还原、蒸馏和混合的原理。
早在中国强胜的汉朝时期,西欧国家还是罗马帝国的边远地区,蛮荒之地,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的中世纪大半时间里,西欧还是一直感到自己被孤立在欧亚大陆的西端,时时缺乏安全感。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大扩张大征服,他们拥有了巨大的海外市场。于是,到18世纪80年代,西欧的生产力有了惊人的发展,
在18世纪的最后25年中,工业革命开始了,这对英国和欧洲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使成本迅速降低,又能极大量地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依靠原有的需要,而能创造出自己的需要。
工业革命需要科学革命的支持,科学革命推动工业快速发展。不过,史家指出,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影响几乎只是朝着一个方向——从工业到科学的方向进行,科学以从属的身份为工业服务,工业生产过程中出了问题,就去找科学来帮忙解决。
史家举例说,当布匹的大量生产,使得天然植物染料不能有效供应时,科学便被要求提供人造代用品。同样,当从家庭酿酒到大规模酿酒的转变导致灾难性的失败时,科学又被要求去找出原因和提供解决办法。对科学的这一类要求大大地有助于科学的发展。工业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是如此亲密。事实证明,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的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象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这样的工业中心。
可见,若不是大扩张大征服,哪里会有那么大的海外市场?若不是拥有巨大的海外市场,哪里会有那么大的需求?若不是存在巨大的需求,哪里会有什么工业革命?若不是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哪里会有需求与动力?实际上,科学技术正是当时西欧人为了满足巨大市场的巨大需求,为了更大量的生产而想出来的主意,而采取的措施。
而18世纪末叶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正如史家所说,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从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的日渐增长的需要。正是在这一时期,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
巨大的财富,巨大的资本,巨大的市场,巨大的需求,是经济生产巨大的推动力,也是科学进步巨大的推动力,
蒸汽机的事很有说服力。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史家说,在中国,早几个世纪时曾取得类似的技术进步。只是由于那时我们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规模与生产速度格局稳定,缺乏更新更大的市场和需求而自然消失了。而这时的欧洲,已经拥有巨大的市场,巨大的需求,生产的快速发展需要得到蒸汽机相对无限的动力,蒸汽机正好满足了工业革命的需求,否则,正如史家所说,“完全有可能在仅仅增加纺织品生产的速度后,便渐渐消失,就象发生在中国那样”。
大扩张大征服促进了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同时也促进了欧洲的政治革命。反过来,这些革命又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史家说,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时,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这种控制或者是直接的,如在印度和东南亚,或者是间接的,如在中国帝国和奥斯曼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