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启蒙运动 > 瓦尔密战役
2018-01-28

瓦尔密战役

      1792年9月20日,法兰西革命军队为一方,奥普联军及入侵法国企图扑灭革命力量恢复君主制度的法侨保皇党分子支队为另一方,在瓦尔密(法国马恩省的村庄)地域进行的一次交战。双方在10天交战期间基本上就是大炮对轰,最后联军因后勤问题自动撤退。
瓦尔密战役

战役背景


      18世纪末的法兰西共和国,是一个由革命理想主义催生的政权。1792年,一名法国军人在蓬图瓦兹喊出“自由、平等、博爱,否则去死!”的口号,清晰地表明革命已经深入人心,任何革命的反对者都将被视作敌人来对待。在革命政府统治期间,过去的雇佣兵也换上了“国民士兵”的头衔,并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卫士。法国革命军的一名炮兵曾在1793年写道:“我对祖国的敌人毫无怜悯,他们应该流血,而且还要继续流血!我要为我的兄弟们所流的鲜血报仇,那些反革命就该死在革命者手中。”复仇和制造恐怖已成为这些士兵的直接动力,接着他们又会去唤醒那些置身于政治之外的同伴们,直到整个国家都处于无法遏止的愤怒之中。
瓦尔密战役之前的欧洲形势
瓦尔密战前形势图
      1792年8月,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及其他几个君主制国家组成盟军入侵法国,企图对那些叫嚣着推翻君主制、砍掉国王脑袋的巴黎市民实施镇压。愤怒的巴黎民众闻讯后突袭了杜伊勒里宫,并把皇室成员投入监狱,推翻了近一千年的君主制度,也结束了自攻占巴土底狱以来3年的君主立宪政体,进入了吉伦特派(工商资产阶级)统治阶段。恐惧和愤怒同时充斥着巴黎的大街小巷,煽动民心的政治家认为“攘外必先安内”—— 必须先清除内部的反动者。
      1792年9月2日普奥联军攻占凡尔登,巴黎危急,革命者的愤怒再次升级,一股脑地发泄在囚犯身上,1000多名政客和罪犯被送上了断头台,这一事件被历史称为“九月大屠杀”。当权的吉伦特派主张迁都外省。雅各宾派(资产阶级民主派)则坚持战斗,其领袖之一乔治·雅克·丹东在议会上号召:“要想战胜敌人,我们必须勇敢,勇敢,再勇敢!这样法国才能得救。”雅各宾派征募6万大军开赴前线,此外还有成千上万爱国者自发组织起来投入战斗。
      联军的长驱直入令法军惊慌失措,夏尔·弗朗索瓦·迪穆里埃将军开始设法控制混乱局面,把他的军队从与比利时接壤的北部边境调到了南部的色当,以避免法国防御力量进一步消耗。从地形上来看,迪穆里耶在丛林地区南部占据了一个易于攻守的位置——阿尔贡丛林,在法国军队与普鲁士军队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布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对是否该穿过阿尔贡继续前进踌躇不已,这让迪穆里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吸收了由凯勒曼将军指挥的25000名援兵,使整体兵力增至3.6万人,超过了布伦瑞克直接指挥的3.4万士兵。布伦瑞克原计划与奥地利军队在北部会师后再发起进攻,然而他听信了迪穆里耶正在撤退的错误情报,并试图前往沙隆切断法军撤退路线,迫使法军在瓦尔密村附近开战。

战役过程


      法国迪穆里耶将军指挥的摩泽尔集团军和凯勒曼将军指挥的莱茵集团军共约6万人(主要是青年志愿兵),40门火炮,撤离色当和梅斯后汇合在一起,于1792年9月19日在瓦尔密附近设防。卡尔·不伦瑞克公爵指挥干涉军,于8—9月间占领隆维和凡尔登两要塞后,抵达沙隆并向巴黎推进。普军由集结地处发时共有13万人(一半普军,三分之一的奥军,还有其他小公国的军队),不过一路上为了掩护交通线留下不少守军,天气不好加上流行痢疾又减员了一部分。到两军相遇时也只有大概4万人(一说34000)36门火炮。
      9月20日凌晨,奥普联军和法侨支队(4万余人)绕过正面法军,攻占了一个法军前哨据守的小村庄,乘着薄雾在一个有风车的小山顶列阵,企图先一举击溃以青年志愿兵为主的法国援军。驻扎在耶伦山上的凯勒曼率领的援兵在两军相距约一英里时,发觉了普鲁士军队的突袭,随即法国炮兵展开了密集的攻势。双方互用炮攻,却都未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当雾气与硝烟渐渐消散后,奥普联军统帅布伦瑞克决定把他的主力部队部署在瓦尔密对面。
      普军将火力与进攻集中在凯勒曼所在的法军中部,大敌当前,凯勒曼戴好别着革命徽章的帽子,拿起刀剑,振臂高呼:“国家万岁!”一时间群情激奋,士兵们随即狂热地吼叫着:“法国万岁!将军万岁!”。克勒曼部署了沙佐将军的9个步兵营和8个骑兵连正规军,专门前往支持瓦尔密正面另两个缺乏经验的志愿军旅。但出乎意料的是,两个缺乏经验的志愿军旅并不像普军情报和凯勒曼担心的那样是一群毫无组织纪律性的乌合之众,会急于离开战场。志愿军旅官兵在战斗中坚定顽强、斗志昂扬,高呼:"祖国万岁,法兰西万岁",勇敢抵抗敌人。同时克勒曼还组织部署了12个步兵营和8个骑兵连迂回敌军左翼,由此挫败了奥普联军的攻击,迫使它停止进攻。
       下午1时,普军步兵又组织了一次攻势,遭到了法军炮火的猛烈射击,只前进了200码就停了下来。普军的炮火也一度动摇了法军的凝聚力,但是克勒曼及时控制了局面。当奥普联军在日赞库尔以北压迫共和部队时,法革命军士兵,战斗中坚定顽强、斗志昂扬,挫败奥普联军的攻击,迫使它停止进攻。见无法突破法军防线,老迈的布伦瑞克公爵悻悻地说了句:We are not going to fight here!便提前离开了战场。炮战持续到下午4时,一场大雨结束了这场有点滑稽的战斗。
      9月20日夜间,法军统帅迪穆里耶将军调整部署,率军转到更有利的阵地上,法军做好了继续交战的准备。但卡尔·不伦瑞克犹豫不决,不敢再次进攻。
克勒曼塑像
图 克勒曼塑像
      尔后十天内,由于当时法国爱国者的武装队伍正在普奥联军后方进行的活动,导致联军粮秣弹药供应不足,由此干涉军未能采取积极的作战行动。
      9月30日,干涉军开始撤退。凯勒曼将军指挥的2.5万名法军受命追击敌人,但行动不够坚决。接着,法军转入的总攻加速了驱赶干涉军的进程。至10月5日,干涉军损失近半,终于被驱逐出法国。
      此役,法军伤亡300多人,普军伤亡180多人。这次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法国民众的士气,因此在战场的那个山丘上竖起了一尊克勒曼的塑像!普军之所以撤退,据传为当时法国当局将一批路易十六的宝藏用于收买普鲁士,和普鲁士达成了一种政治上的和解。

政治意义


      1792年,由未经训练的法国青年志愿军组成的革命队伍再瓦尔密迎头痛击了训练有素的奥普联军。瓦尔密之战的胜利,是法兰西革命军队对封建君主国家联盟的第一次胜利。法国士兵的高昂斗志对战斗的最终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它证明战斗精神和高昂斗志有时会成为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甚至比日常训练或武器更重要。从军事学术观点看,瓦尔密交战的特点是:法国两集团军在遂行共同任务时密切协同,使用了密集的炮兵火力,军队在战斗中实施了灵活的机动。但瓦尔密之战的政治历史意义远大于其军事意义。瓦尔密大捷成为法国人民争取祖国自由的象征。瓦尔密之后第二天,法兰西共和国成立。这次胜利也就被宣传为"人民的军队打败了旧军队"。由于这次胜利的鼓舞,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迅即通过了建立共和政体的决议,并于9月22田庄严宣布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此战之后,法军一改防守局面,开始向外扩张。
      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对瓦尔密之战的评述中说:瓦尔密一战,实为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中的马拉松。面对着当时欧洲最负盛名的将军所率领的最强大无敌的军队,法军在杜莫里兹(Dumouriez)和克勒曼(Kellermann)的领导之下,连续的把他们击退和击败了。正如乔奎特所言:“在瓦尔密一战之后,任何持枪佩剑的法国人,都莫不以英雄自命,认为他们所拥护的理想是注定了必胜的。”瓦尔密是旧王朝的“死榻”也是新共和国的“摇篮”,照狄斯莫林斯(Camille Des-mouins)等人的梦想,认为这个共和国的任务,就是把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思想,带到被奴役的国家中,使所有的国王都被消灭,在地球上建立天堂!虽然不久,这个天真的梦想即被可怕的梦魇所打破了,可是在那个时候,也就有人认清了这次炮击的雷声是代表一个不祥之兆。诚如马森巴赫(Massenbach,布伦瑞克的幕僚)所说的:“你可以看见那些小公鸡是如此趾高气扬地站立了起来。他们已经接受了火的洗礼,我们所输掉的不仅是一个会战而已。”九月二十日已经使历史改变了它的途径,它是这个世纪中最重要的日子。在那天夜间,那些沮丧的伙伴们问歌德的观感是怎样,他回答说:“从此时、此地在世界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你们可以说,你们亲眼看见了它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