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造成中原地区极度空虚。南匈奴首先发难南迁,五胡乱华拉开了中国北方黑暗年代的序幕。永嘉之乱后,晋室与不少北方世家南渡江南,在曾经三国时的吴国故地继续维系司马氏的统治,并维持百余年,这就是东晋。
那么看起来羸弱的东晋为何能偏安南方如此长的时间呢?这个问题有些复杂,但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东晋的羸弱是指司马氏皇族,其实东晋整体的势力相对北方而言并不弱,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北伐成功,收复失地而已。
五胡乱华之后,整个中原和蜀中一片混乱,先后诞生了十六个国家,其他弱小政权更是数不胜数。当后赵的石家凶残屠戮的时候,南渡的世家已经完成了在南方重建庄园和组建私兵的行动,并和江南本土士族达成了事实上的同盟,双方共尊徒有虚名的司马氏为皇帝,逐渐稳固了南方。此后石虎、冉闵、慕容垂等北方赫赫有名的人物你争我夺之时,东晋又陆续接纳了众多南附移民,广陵和京口一带的流民更被谢玄组织起来,形成后来威震天下的北府军。
而就在东晋日益稳固,甚至数次起兵北伐之时,鲜卑慕容建立的前燕同样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的还有苻洪等创立的前秦,也在北方日益壮大。奈何前燕实力虽强,内斗却不断,而前秦经历了苻坚、王猛组合的治理下,凭借关陇将河北地区不断挤压,并最终统一了中原地区。
前秦的统一是东晋立国以来的第一次真正危机,巨大的前秦剪除了前凉等后方势力,可以专心图谋天下大事了。可就在这时王猛过世,苻坚未能采纳王猛攘外必先安内的遗言,在羌人、鲜卑等内部势力尚未消化干净之时,贸然举国之力南征东晋。淝水一战,东晋以少胜多,而苻坚的前秦面临的却是比曹操赤壁大战后更为棘手的局面。貌似强大的国家顷刻间四分五裂,国中的阴谋分子纷纷自立,刚刚收服的前凉亦被前秦大将吕光据为己有。东晋凭借北府军的力量化解的第一次危机。
早在前秦崛起之时,东晋就已经吞并了蜀中的成汉,甚至兵锋最远时,桓温曾占据长安与当时尚未出仕的王猛闲聊畅谈过。其后虽又后撤,但东晋的领土实质上相当于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两个国家的大致范围。当鲜卑拓跋崛起之时,东晋已经占据了比当初诸葛亮手中更为优质的牌面。
北魏对北朝的统一给东晋造成了第二次威胁,然而拓跋家在鲜卑部族中的一对奴隶父子木骨闾和车鹿会开始逐步统一了留守漠北草原上的鲜卑部族,建立了柔然汗国。东晋不仅没有出现蜀汉诸葛亮时期时的腹背受敌,反而与柔然形成了对北魏的夹攻之势。
当时的东晋以门阀家族轮流统治,虽然造成了皇权旁落和寒门晋升通道过窄等问题,但其内部完整的人才选拔体系也使得其避免了穷兵黩武的可能性。门阀子弟不需要通过军功积累政治资本,故而东晋的国力始终有所盈余。再加上东晋南方海上贸易的兴起,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而使得其在经济和文化等层面全面碾压北朝。
另外,由于西晋的残存影响,不论南方世家门阀还是北朝的胡人政权,在他们的眼中司马氏依旧是天下正统。在东晋,虽然门阀轮流把持朝政,却从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就导致后期桓玄篡晋后被迅速扑灭,直到武人出身的北府军将领刘裕时才成功篡晋,建立刘宋王朝。而在北朝,前秦和前燕双雄并起之时,鲜卑慕容创建的前燕遥尊东晋为正朔皇帝,并借此名头南下收编河北地区的汉人势力。而拓跋北魏更曾意图在刘裕篡晋之后,扶持司马氏讨伐南朝。可见在当时北朝依旧存在大量汉人势力的大环境下,贸然南侵东晋是何等的短视。
正因为如此,东晋才能在北方混战不休的时候偏安一隅。真正引发南北朝之间战略失衡是在东晋被篡后的宋齐梁陈时期,其中在后三朝时期,宇文家族扶持的西魏和创建的北周凭借关陇这片曾经先后走出来西周、秦、汉、前秦等势力的龙兴之地逐步增长国力,并最终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