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世纪,帝国主义列强先后爆发两次相互冲突和对外侵略大战,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实力较弱的日本在明显无法对抗美国的形势下却依然要偷袭美国珍珠港,此举将美国正式拉入二战,却因让许多人都困惑不解。那么日本为何要在二战中主动招惹实力远超自己的美国呢?

甲午战争爆发前的东亚,英国通过对清朝的扶持,促进了中国洋务运动的蓬勃发展。作为回报,英国需要中国在远东地区牵制当时亚欧大陆的陆权霸主沙俄。对俄国的防范亦成为洋务运动的军务发展重点,甚至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就是为了防范俄国远东舰队而创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沙俄、德国均被打残,可美国建立的华盛顿体系却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国凭借九国公约强制拆散英日同盟,该同盟不仅对沙俄构成威胁,同样会对美国形成两翼压力。门户开发政策的提出亦导致日本独霸中国的幻想破灭,五国海军条约将日本海军限制成为二流海军。海权遭受压制、外交空间受损均引起日本国内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上升。

日本在二战全面爆发前曾试图北上,却被战斗力远不如自己的苏军凭借强大先进的武器痛击。而在1941年初的西伯利亚防线上,苏军的人数早已不是日本陆军所能承受的范围。更为重要的是,相比较西伯利亚,东南亚的资源更为丰富。此时日本急需东南亚的石油维系自己战争机器的运转,因为美国已经发起了对日石油禁运。

偷袭实力远超自己的美国,表面上是日本迫不得已的举措,但实际上却是日本外交丧失灵活性、战略制定短视的结果。不论有多少原因,主动招惹自身难以承受的敌人都是愚蠢且得不偿失的。但是经历了二十年代金融恐慌和三十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后,日本国内曾经开明远见并促成明治维系的那一系日本政治家们势力衰微。二战之前甚至不断出现激进军人对鸽派文人政治家的暗杀,就算是军方的温和派成员亦不能幸免。
日本国内的矛盾导致激进势力和军方长期占据政治主导,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发动对美国珍珠岛的偷袭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