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在周王室维护独尊地位与郑庄公图谋称霸中原的斗争中,郑军击败周联军于繻葛(今河南长葛东北)的作战。
春秋初期,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各诸侯国。郑庄公利用郑国财力充实、郑君三世充任王卿的优越条件,挟天子以令诸侯。周王对庄公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逐步削弱其在王朝的权力,周、郑矛盾日益加深。周桓王十三年,桓王免去郑庄公所任王朝卿士之职,庄公因此不朝见周王。当年秋,周桓王统率周军,并征调陈、蔡、卫等诸侯国军联合攻郑。郑庄公率军迎战周联军于繻葛。周联军以虢公林父指挥右军及配属的蔡、卫军,周公黑肩指挥左军及配属的陈军,周桓王亲自指挥由周军主力组成的中军并为三军统帅。
郑大夫子元(公子突)鉴于陈军因国内动乱而士无斗志,蔡、卫军战斗力不强,建议先攻周联军两翼薄弱部分,造成周左、右军混乱而败,尔后集中兵力合击周中军。郑庄公乃令大夫曼伯(公子忽)率一军为右拒(方阵),攻周军左翼;大夫祭足率一军为左拒,攻周军右翼;大夫原繁、高渠弥合率一军为中军,随庄公配置于两拒中间稍后,相机出击。又改变传统的车战战斗队形,将通常配置于战车之后的隶属徒兵,以伍(五人)为单位,分散配置于每乘战车的左、右、后方,填补车与车间的空隙,形成徒兵与战车相互掩护,密切协同、攻防自如的“鱼丽之阵”。
郑军部署毕,庄公即命中军将挥动指挥大旗,号令左、右两拒同时出击,向周军两翼配属的陈、蔡、卫军发起猛攻。陈军一触即溃,蔡、卫军迅速败退,两翼周军为溃兵所扰,阵势大乱,纷纷溃败。此时,郑左、右二拒对孤立无援并已开始动摇的周中军实施钳击,庄公乘势将郑中军投入战斗。周中军遭郑三军合力攻击而大败,周桓王中箭负伤,仓皇引军而退。郑庄公为求政治、道义主动,禁止祝聃追击,并于当晚派人赴周军慰问桓王及其将领,以示与王室和好之意。
此战,王师大败,周天子威信扫地,不可能再“辅有四方”,大国争霸继之兴起。郑军首创“鱼丽之阵”,并实施先击弱后击强的作战指导,显示出中国古代车战战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