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两河城邦时期 > “环阿拉伯游牧-放牧复合带”的形成
2018-01-23

“环阿拉伯游牧-放牧复合带”的形成

      “环阿拉伯游牧-放牧复合带”乃一位美籍立陶宛裔学者朱里斯·扎林斯提出的,他指出距今8200年前后的气温危机造成红海沿岸与地中海东部滨海地带的干旱化,导致“游牧-放牧复合带”的形成。这个新干旱带的形成与古气候学的“8.2千年事件”密切相关。距今8200年前,全球又面临一次全面降温,虽然不如“新仙女木期”激烈,但也足够让纳吐斐-耶利哥这个新石器革命的先锋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遭受重挫,逐渐让位于实施大规模灌溉的两河流域三角洲和尼罗河流域。这个一度是先锋的地带固然亦进入了青铜时代,在两河流域与埃及进入早王朝的同时,也出现了都市化的萌芽,但终究在生态承载不了的情形下,至青铜早期的第4期(前2350-前2000)出现总崩溃,都市化有待青铜时代中期才开始复苏,其生存形态偏向郊野化,并循着动物驯养这条路走下去,发展出以“游牧-放牧”为主的生活形态。
      “游牧-放牧”并非被农耕进化抛弃在后的渔猎经济的残余,而是与农耕文明平行的一种后石器时代的形态。因为它相对来说不定居,仅可能有小规模的城郭,并且也无中央官制,且没必要发展文字书写,因此经常被农耕文明视为二等公民,甚至是“蛮人”。
      “四大文明古国”概念乃是一种完全从农耕角度看世界史的执念,它将游牧与放牧地带皆屏为“化外”。试想一下如果不存在将亚欧非大陆上的农耕文明地带一北一南夹住的欧亚大草原和北阿拉伯干草原及其邻近的沙漠绿洲地带,世界史上将没有古代世界的殡葬师匈奴,没有丝绸之路,没有贯通欧亚的蒙古大帝国,也没有古犹太信仰以及地中海化的基督教,更不会出现伊斯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