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
《国语·鲁语》说:“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就是说在这次会合氏族部落首领时,防风氏族部落的首领晚到一步,禹就杀了防风氏首领。禹已经掌握着可以置单个氏族部落于死地的军队。所以这一次杀防风氏,而且当着所有氏族部落首领的面杀防风氏,就是要杀鸡给猴看,就是要杀一儆百,就是要一改过去一盘散沙、每个氏族部落首领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的局面。由此,各个部落的首领自然见禹而胆寒,不敢自行其是。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禹真正实现了号令天下,成了真正的“九州王”。
王权立威说
《国语·鲁语》说:“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就是说在这次会合氏族部落首领时,防风氏族部落的首领晚到一步,禹就杀了防风氏首领。禹已经掌握着可以置单个氏族部落于死地的军队。所以这一次杀防风氏,而且当着所有氏族部落首领的面杀防风氏,就是要杀鸡给猴看,就是要杀一儆百,就是要一改过去一盘散沙、每个氏族部落首领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的局面。由此,各个部落的首领自然见禹而胆寒,不敢自行其是。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禹真正实现了号令天下,成了真正的“九州王”。
年老昏聩误杀说
夏禹王治水成功后,召集天下各路诸侯,在绍兴茅山开庆功大会。
庆功大会开了三天,却还没见防风氏的影踪。直到庆功会快结束时,防风氏才气喘吁吁地赶到!
禹王问防风氏为啥迟来晚到?
防风氏说,我接到通知后马上动身,不料路上碰到天目山“出蛟”,苕溪河“泛洪”,水急浪高,无法渡河,故此迟到。
禹王耳朵里,这几天塞满了奉承话、颂扬声,自己有点肉骨头敲敲—昏咚咚了,对防风氏迟到格外恼火,一时怒气冲天地说:“你防风氏离茅山最近,可是偏偏你迟到,你不是居功自傲、目无君王是什么?”
盛怒之下,下令杀掉防风氏,杀一儆百,显显自己的威势。
后来禹王亲自盘问左右官员,同时派人到防风国去察访实情。
几天后,察访的人都回来向禹王禀报:防风氏赴会途中,确实是由于天目山“出蛟”,苕溪河“泛洪”,防风氏指挥部下打捞落水的百姓,忙得几天饭也没顾得上吃,所以才耽误了会期。
禹王听了,想到防风氏疏导千河百港流归太湖,又在防风领地内疏理了湘溪、英溪、阜溪、塘泾河,开凿了下渚湖通往东苕溪的河道;还跟随自己风里来雨里去,帮自己立下了治水大功。禹王越思越怪罪自己,勿知勿觉中淌下了泪水。
这样,禹王就下令敕封防风氏为防风王,令防风国建造“防风祠”,供奉防风王神像,让官府和百姓每年祭祀。祭祀日是夏历八月廿五,并载入夏朝祀典,传之后世。据传,禹王还亲临防风国参加防风王的第一次祭祀仪式 。
因此在很多人看来,这应该算大禹错斩防风氏。不过如果我们入局当时的时代情景,其实也可以做出第三种判断,大禹以治水联络各方力量,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并最终逼迫舜禅让于己。这样的人对防风氏这样施展仁政的地方领袖或许天然就报以一种灵敏的警惕和敌视。杀之,既可以防范于未然,亦可在自己势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威慑各路氏族首领。大禹时代的中原进一步整合,到了夏启时期,即便有大禹的禅让,各路首领也不敢去伯益那里而是去启那里汇报朝贡,可见大禹的影响力在当时有多深。这样子的人,又怎么会是昏聩误杀部下呢。
有魔气新说
因此在很多人看来,这应该算大禹错斩防风氏。不过如果我们入局当时的时代情景,其实也可以做出第三种判断,大禹以治水联络各方力量,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并最终逼迫舜禅让于己。这样的人对防风氏这样施展仁政的地方领袖或许天然就报以一种灵敏的警惕和敌视。杀之,既可以防范于未然,亦可在自己势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威慑各路氏族首领。大禹时代的中原进一步整合,到了夏启时期,即便有大禹的禅让,各路首领也不敢去伯益那里而是去启那里汇报朝贡,可见大禹的影响力在当时有多深。这样子的人,又怎么会是昏聩误杀部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