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04年,荷兰人来到了广州,而随后的1635年英国人也抵达了中国港口,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朝统治之下。然而英国商船始一到达便遭遇到不好的境遇,形单只影的英商被明朝当地官员勒索了许多钱财,却并未运回多少货物。

当船队最终到达广州之后,并在广州明朝官员的要求下等待了一周左右时间,然而明朝官员其实并不想真的同英国人做生意,他们调集来明朝水师压制英国船队,并从陆地炮台轰击商船。一时间双方战火燃起,英国船队迅速悬挂狮旗、狂奔明朝炮台方位进行反击。不过此时的英国船队并不想让冲突扩大,因此委托当地渔民向广州官员置信表达希望继续贸易的愿望。

到了1637年底的时候,英国人在离开前同明朝广州地方官员签订了一项条约,在这份条约中规定英国商人可以通过支付给明朝皇帝两万辆白银、四门大炮和五十支火枪来换取在中国进行贸易和居住的特权,并且可以相仿葡人在澳门的方式一样建立永久性商馆。
这次明朝和欧洲的碰撞已经不同于此前葡萄牙人占据澳门的情形了,期间明朝官员处于对海患、海禁的过渡敏感,明显将英人商船当作了有一定海寇性质的流动武装来对待。然而在双方的两次武装交锋中,明朝全面落入下风,被战术、舰船装备先进的英国压着打,这也反应了中国在此时的海洋力量已经落后于欧洲,预示了此后几百年的世界格局变动。

然而明英的这次冲突虽然微小,但在冲突发生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两国的命运走向了不同的岔路口。继承明朝政治制度的清朝在中央集权和专制统治的方向越走越远,而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则最终力压欧洲其他列强,成为雄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这样的格局直到20世纪冷战爆发之后才被大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