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大一统之前,亚历山大的东征已将不少希腊人移民于中亚,这些殖民地并不稳,待至继业者塞琉古稳住了东部省份后,大量的希腊人才长期定居于此,大夏(Bactria)乃其中心,即今阿富汗东部与乌兹别克南部。在公元前250年前后,大夏太守狄奥多托(Diodotus,c.285-c.239 BCE)与其西部的帕提亚(Parthia)太守相约独立,成为大夏的建立者救主狄奥多托一世(Soter Diodotus I)。安息人攻灭帕提亚,切断了塞琉古帝国与其东疆的联系,大夏王国遂在孤立状态中成为亚洲腹地的希腊化传播中心。
狄奥多托传至第二代狄奥多托二世(Diodotus II,c.252-c.223 BCE)即被亲属所篡,是为欧提德莫斯一世(Euthydemusl,c.260-200/195 BCE).后者可能是前朝的粟特省(Sogdiana)太守。该政权面临塞琉古大帝安条克三世(Atiachus III the Great,C.241——r.222_187 BCE)收复失土的东征,与帕提亚一般暂降为附庸王国。安条克三世旋即于公元前189年败于罗马,其王国的东疆大概亦于此时重新脱离。但随着与西方的隔离,大夏的历史也越来越不清楚。只有两点可以确定:它南下往印度发展以及分裂为南北两邦。欧提德莫斯一世之子狄米特里一世(Demetrius,r.200-180 BCE)南下,抵达兴都库什地带,系未及进入印度,大夏本部已为欧克拉提德斯一世(Eucratides I,r,171-145 BCE)所篡夺,形成南北朝,而安息帝国亦乘机占领大夏两省,变成三角斗争。

大夏又称巴克特里亚
欧提德莫斯一系后无退路,唯有进人印度河流域,其势力最远抵恒河中上游之孔雀城(Mathura),但印度希腊人自身分裂成一系列小邦,其史迹多湮没,唯米南德一世(Menander I,r.165/155-130 BCE)之名因《弥兰王问经》而显于世,米南德一世乃一位弘扬佛法者,死后其骨灰被分葬于王国各地的????(同‘宰’)堵坡(舍利塔)。至于欧克拉提德斯一系,亦图南下印度,不果,大夏本部随即被来自草原的族群征服。
考古学的证据显示这些远方的希腊人大都居住于城市中,多为按照希腊模式建筑的新城,似乎保留希腊城邦的渊源,有高度的自治性。 希腊化的城市都有一致的规划:分卫城与下城,有剧院、竞技场、体育馆、庙宇。 希腊化时代亦带来了新的灌溉工程,并引入货币制度,重要城市皆有铸币所, 是为货币经济在该地的肇始。 希腊化的货币分银与铜两种,制作精美,到达艺术品水平,上铸国王头像,铭文用希腊文与怯卢字(Kharosthi)书写的印度通俗体(Prakrit).在史料湮没的情形下,钱币成为研究中亚以及印度史的宝贵资料。极东的希腊化世界也是希腊宗教,伊朗袄教以及印度宗教的混合地,对世界宗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