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为了确保消息严密,唐玄宗一行人仅带了杨贵妃姐妹、宰相杨国忠、韦见素、高力士,以及太子、亲王等。既没有告知宫外的皇亲朝臣,也未事先通知沿途官吏提早做好接应准备。因而当玄宗一行人来到40里外的咸阳望贤驿之后,却陡然发现沿途郡县的县令都逃走了,甚至被玄宗派去传递消息的宦官王洛卿也早已不见踪影。

杨国忠死后,诸将随即将驿站围住,因担忧诛杀杨国忠,会事后被杨贵妃报复,因此皆请求诛杀贵妃。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得让高力士赐死杨贵妃,并将尸体带给陈玄礼视察。众将士见此,心中安定,便渐渐散去了。此事后来被称作“马嵬事变”,然而此事爆发的原因却是如此的扑朔迷离,仿若蒙上了一层历史的迷雾。

关于马嵬坡事变中陈玄礼的作用有多种说法。其中认为他迫于形势,将已经处于兵变边缘的士兵情绪煽动到杨国忠身上,以寻求为唐玄宗开拓的说法最具说服力。这是因为身为禁军统帅的陈玄礼与唐玄宗实质上早已形成了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不论是在事变之前还是之后,唐玄宗对他的信任丝毫没有改变过。

当然,也有人说马嵬坡事变的主使者是太子李亨,当时太子已经做好了逼宫的打算,为了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陈玄礼只能屈从。另外此次事变最大的受益者正是太子李亨,他才是宰相杨国忠最重要的政敌。然而这种说法却有待商榷,因为李亨成为太子期间,曾一直受到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打压,而李林甫的几次大狱几乎将太子的政治势力绞杀殆尽。朝中势力薄弱的太子显然在马嵬坡前亦难以释放足够的能量诛杀杨国忠和杨贵妃。

不过还有一种观点,显得尤为骇人。即马嵬坡事变自始至终便是由唐玄宗策划、由陈玄礼牵引煽动的一次有预谋的行动。为何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杨国忠自身的履历身份所致。杨国忠曾担任剑南节度使多年,在蜀地心腹和眼线众多,这也是他之所以进言让唐玄宗入蜀避难的原因之一。蜀地,天府之国也,固然是一个避难的好地方。然而如若唐玄宗就这样贸然前去的话,极有可能会被杨国忠凭借自身多年在蜀地盘根错节的势力给架空,最终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旧事。故而前往蜀地之前,必须要诛杀杨国忠以绝后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