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隋朝历史 > 隋末萧铣为何向唐不战而降
2019-01-17

隋末萧铣为何向唐不战而降

      隋末天下乱,无论是官还是贼,都纷纷造反。北方最后基本形成唐、郑、夏三足之势,而南方则复杂得多,虽然有很多反王,诸如萧铣、杜伏威、辅公祏、沈法兴、李子通、林士弘、张善安等等,然而却没有一个有真正的实力可以与唐对抗。其萧铣是少数几个能集四十万兵力与唐朝打一场的人。
      萧铣是南朝后梁宣帝的曾孙——本来萧铣的祖父叛变隋投降了陈,没想到陈却被隋所灭,那么萧铣一家的处境可想而知了。可是当隋炀帝登基的时候,本来贫困的萧铣却因为外戚的缘故当了罗川令。隋末在众人都忙着推荐姓李的人当头的时候,岳州起兵的董景珍却推举了梁之后人萧铣。萧铣一听就高高兴兴地上任了。
唐平萧铣之战
      萧铣还没到的时候,景珍派人去迎接他,萧的手下柳生怕将来自己的位子在他们之后,把人家给杀了。萧铣虽然责怪,却没有杀意。但到了城,景珍认为这样很不合理,于是只好把柳生杀掉了。不过最后,这位董景珍因为他弟弟谋反的缘故也被杀掉了。这算是一点的插曲,但总的来说,萧铣的举兵还是非常顺利的。和窦建德的五凤祥瑞差不多,当时萧铣那里有异鸟之瑞,由此萧铣也当了皇帝,改元凤鸣(一作鸣凤)。隋将也曾讨伐,但却无法攻克。最后,萧铣竟发展到了四十余万人。总的来说,和别人相比,萧铣这里实在是太平多了。
      李渊也曾派李孝恭攻打过萧铣,但举进攻则是在武德四年(621),平定王、窦等人之后。当时萧铣以为江水正是上涨的时候,所以放松了警惕,没想到李孝恭和李靖会率二千战舰来攻打自己。如果说放松警惕仓促应战就已经够糟糕的了,那么更要命的是,此前他罢兵营农,身边才留宿卫数千人,一下子集不齐人马,狼狈至极。最后萧铣只好困守在江陵,等待救兵来援。但是到底没有那个耐心等到人马来齐了,于是萧铣对臣们说了一番话,什么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想起了刘璋;还有诸人失我,何患无君,想起了孙权——不过,孙权正是因为别人都可以降而自己不能降下定了与曹操在赤壁作战的决心,萧铣却以此来安慰他的臣,不知是该说他仁道呢,还是说他无能……总之,和臣们痛哭了一场之后,萧铣开城投降了。但押解到长安之后,李渊的词典里可没有宽处理这一条,虽然萧铣说的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无天命,故至于此。亦犹田横南面,非负汉朝十分有理,但仍然被杀掉了。
唐平萧铣之战
      其实萧铣本可以打一仗的,只因为策略不当,都城位置又太靠前,怎么看都有点可惜。只是他还不够坚强,如果他能像王世充那样也不会一个月就灭亡。李渊杀萧铣的时候,也许想到,如果他败在了别人的手里,他也一样会有一个悲惨的下场,因此下手格外地狠,根本不给别人翻番的机会。我们今天看来好像觉得太狠了,而且有时这样的杀降没有必要,但焉知不是李渊潜意识害怕自己将来也会有如此下场的一种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