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两河城邦时期 > 环两河流域山侧地带的西翼北翼与东翼
2017-12-23

环两河流域山侧地带的西翼北翼与东翼

约旦以色列高地与两河上游结合之处

 
      西南亚环两河山侧地区西翼:在巴勒斯坦以北的叙利亚,其遗址发展轨迹也是先有农畜后有陶器,某些野生植物的驯植甚至还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终结期,但陶器的出现必然是新石器后期也是高峰期的产物。在今日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发现了距今11050年前已驯植裸麦的痕迹,陶器则距今7300年才出现。
      于1972-1973年挖掘的阿布胡赖拉乃在今叙利亚幼发拉底河上游的一个考古学遗址。该次挖掘系抢救工程,盖遗址今日已被修水坝形成的人工湖——阿萨德湖淹没。从距今11050至7500年间,一直有人居住,跨越旧石器时代终期至新石器时代。居民从狩猎-采集渐演变至农耕,乃世上最早的农耕聚落,遗址中发现丰润的人工培植的裸麦种子,说明已用锄去耕田,翻土播种,而非在地面撒种。该遗址至第二次为人定居或距今7300年前进入有陶时代。
环两河山侧地带新石器革命遗址
图 环两河山侧地带新石器革命遗址
      另一项抢救工程是幼发拉底河西岸,处在阿萨德湖西北端的牧濑拜特。该遗址最底层乃纳吐斐文化,至于出现具有牧濑拜特文化特色的上层则是PPNA的一个分支。该遗址也在农耕文化的门槛上,所食的植物仍然是野生的,但已有初步农业化的措施,打渔几乎绝迹,打猎限于食草动物。它处于两个交接点上:旧石器时代终期与新石器时代初期的交接、地中海东海滨地带与两河流域的交接。它出土了用石灰石雕塑的女像和用黏土捏成的人形,但这仍不是陶器。牧濑拜特出图的构筑亦经历从圆圈到方兴的演变。方形构筑有利于大型聚落的设计在今土耳其的恰塔尔丘遗址的规模中获得证明。
穆赖拜特的半圆形地穴居室
图 穆赖拜特的半圆形地穴居室
 

今土耳其境内的史前遗址与环两河地区的关联

 
      幼发拉底河流经近日叙利亚境内,但它的源头在更北的山区,在今土耳其的陶鲁斯山系的东段。交代两河古文明的前史,必须包含这个地区,其图像方臻完整。
      位于东南陶鲁斯山脉的恰禺衄(nǜ)墩遗址的构筑也突显从圆形至方形的演变阶段。恰禺衄墩遗址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乃今土耳其境内发现的较早期的遗址之一。开始挖掘者正是提出“山侧地带说”的芝加哥大学的布雷德伍德。该遗址被鉴定为距今9250~8750年,跨越PPNA、PPNB,以及有陶新石器。学着推测它可能是牛最早被驯养化之所。主张家牛起源单源说的动物遗传学家甚至认为,今日全世界的牛来自恰禺衄墩周边地区对80头原牛的改造。
     在20世纪中期,土耳其境内最早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大都会”遗址:恰塔尔休于或塔尔丘。其年代贯穿NNPB至金石混用时代,年代约距今8500至7500年前。该遗址呈现墙贴着墙的方形构筑连接而成的聚落,密如蜂巢,房屋之入口皆在屋顶上,由木梯进入居处。该聚落人口全盛时期估计抵达5000-8000人。恰塔尔丘亦因出土一个有两头豹子拱卫的“大母神”坐像所引起的争议而闻名。该遗址处于西陶鲁斯山脉与中央陶鲁斯山脉之间,俯视科尼亚平原,在新石器时代当在高山平原之上的一个山冈上,因此可以说是环两河山侧地带的一个西向延伸。
      哈茨拉丘遗址,距今7800-7000年前,位于恰塔尔丘以西,其地已属于西陶鲁斯山脉。该两遗址在进入灌溉耕作时代后,导致新的农作物的出现,也开始出现亚麻一类非食物的农作物。作为环两河流域山侧地带延伸的安纳托利亚陶鲁斯诸山系统以及其俯视的科尼亚平原,在新石器和金石并用时期乃最早的灌溉农耕遗址之一,因此土耳其也在争取“新石器革命发源地”之殊荣。
恰塔尔聚落群
图 今人构想的恰塔尔聚落群
      在今土耳其境内倒是出现了一个偏离文明演化轨迹的谜团。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挖掘的大肚山丘(又译作哥贝克力)遗址,距今约1.2万年。大肚山丘遗址是一个谜团:在“新石器革命”还未发生前,它已可动员至少500名人力从远处搬运重石块至该地构筑圆形建筑物,有可能是宗教仪式中心。其石柱上雕刻的动物图形多与狩猎经济有关,至驯养业发达后则失去了意义。大肚山丘遗址修正了唯有定居民方能构筑雄伟建筑物的假设,它证明采集和渔猎者也具此能力。它与日本的绳文陶器一般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异数。
      大肚山丘固然在今日土耳其共和国境内,但它处于东南陶鲁斯山地,乃环拱两河流域的回旋镖形山侧地带的拱顶,而其他在土耳其人来临前,原为亚美尼亚人之国度。现代民族国家的疆界对史前史来说的确是没有意义的。
 

扎格罗斯山脉形成环两河山侧地带的东翼

 
      在山侧回旋镖形地带的东翼、今伊拉克内的库尔德斯坦区的沙尼达尔洞穴出土了尼安德特人的骨骼,约6万至8万年前。扎格罗斯山区的巴拉陀斯替文化遗址乃该地区最早之上期旧石器文化,它始于距今3.8万年前,与周围其他史前文化关系不甚清楚。巴拉陀斯替文化下接扎尔兹文化(前20000-前10000),属于旧石器文化终期,有驯狗与应用弓矢的迹象,与山侧回旋镖形地带西翼的克巴拉文化同期。曾出土尼安德特人谷歌的沙尼达尔山区后来亦为扎维其米文化的遗址,属旧石器文化终期。该文化处在驯养动物的门槛上,场址的居住可能是季节性的,有圆形构筑的遗迹,在时代上约莫与纳吐斐文化同期。
      山侧东翼的扎尔兹、西翼的克巴拉等文化都有从安纳托利亚输入黑曜石的踪迹,继起的东西两翼之扎维其米文化遗址与纳吐斐为恩华一直仍持续从安纳托利亚输入黑曜石。虽然后期已处于驯养动物的门槛上,但动物驯养的初步仍只重食其肉,至于用来载重运输则是后来“次级产品革命”的成就,因此在缺乏载重动物的情形下,如何长途运载黑曜石,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位于扎格罗斯山脚的最有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贾莫,因为它是最早发现陶器的遗址之一,距今9090-6950年,它与耶利哥以及恰塔尔丘遗址同属最早的农耕聚落。山侧地带东翼不同于西翼,它比较紧贴两河流域,但贾莫与山侧地带的联系仍多于与两河平原的联系。贾莫遗址由芝加哥大学布雷德伍德于20世纪中期进行挖掘,但山侧地带东翼由旧石器终期演变至新石器晚期的序列至今不如西翼那般有条例可循,甚至不敢说贾莫与它俯视的两河文明有祖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