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人文史 > 古希腊和华夏文明同为轴心文明有何共振效应?
2019-04-25

古希腊和华夏文明同为轴心文明有何共振效应?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泉,亦是全人类的瑰宝。古代爱琴海地区的文明繁荣程度丝毫不亚于四大文明古国等其他上古轴心文明。因为战乱等因素,古希腊文明成为唯一能与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文明策源地。那么希腊城邦时代究竟源自何方,其与同时期的华夏文明有何相似的发展脉络呢?

迈锡尼的霸业,建立集权君主统治失败

      爱琴海地区的克里特岛,很早就已经萌发了文明的火种,只是克里特文明更多的具有地区特色,并未与外界有太多交集罢了。此后爱琴海地区的文明中心逐步转移到了希腊半岛,当时的希腊由形形色色的小邦国组成,每个邦国都有自己的君王。历经了无数次兼并战争之后,大约公元前11世纪左右,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凭借卓越的军事力量,取得了全希腊的霸权。也正是此时,迈锡尼统帅希腊军队跨海远征位居小亚细亚的名城特洛伊。当时的特洛伊是小亚细亚西侧沿海地区,达达尼尔地区的霸主,一山不容二虎才是迈锡尼远征的真正根源,并非《荷马史诗》中所说的为美女而战那么天真浪漫。
      特洛伊战争以迈锡尼为首的希腊人一方获胜,然而这也导致迈锡尼的君王集权得到了空前加强。随之而来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统治阶级矛盾等问题相继出现。当时的迈锡尼未能摸索出一套完备有效的官僚体系以支撑君主制统治。因此当“海上之民”大规模入侵之时,失去民心的迈锡尼霸权土崩瓦解。几乎就在迈锡尼被摧毁的同时,北方多利亚人入侵占据了迈锡尼文明的废墟,这让一部分史学家怀疑这或许也是迈锡尼文明毁灭的因素之一。总之迈锡尼将林立邦国统御在一个集权国家下的努力失败了,迈锡尼不论面临海上还是草原上流动的族群,均难以形成有效防御。

殷商的霸业,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失败

      同样是公元前11世纪,经历了四五百年的殷商王朝轰然倒塌。公元前1046年,当商王帝辛还在苦恼东方淮夷降而复叛之时,作为外服方国的周正是打来了伐商战争,史称武王伐纣。商、周这两个曾经在对抗鬼方时还是亲密盟友的势力,终于为了争夺中原的霸主地位而彻底决裂了。早在武王伐纣之前,周人就曾在孟津观兵,试探朝歌方面的动态和天下诸侯的风向。当时的中原体系是建立在商朝内服外服制度之下的,诸侯国皆为外服,而商朝对本族王畿则采取内服制度。
      武丁中兴之后,内外服势力逐步占据了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领域,并发挥了极大影响。然而这种对王权的掣肘,促使祖甲改制以扩大王权的作用。然而这造成了内外服与商王之间凝聚力不复存在。此后的商王权力虽然加大,但所面临的离心势力却越来越大。最终当武王伐纣之后,天下诸侯绝大多数均站在了商朝的对立面。殷商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努力失败了。

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平王东迁

      迈锡尼毁灭之后,在其文明的废墟上再度燃起了文明的火种,新的希腊城邦纷纷建立起来,这其中既有迈锡尼时代的诸多希腊族群,也包括后来南下的多利亚人族群。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这意味着古希腊文明再度进入了兴盛时期。此后两百多年,希腊人不仅人口持续增长,并且开启了向外殖民扩张的步伐,其势力逐渐遍布小亚细亚和北非等地中海沿岸区域。这段时期往往被称为希腊城邦时代,而在这些城邦中的佼佼者就是斯巴达和雅典。古希腊地区最终还是回到了城邦林立的局面。
      西周时期,周人继承了商朝的文字和分封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优化。西周初年在武王和成王时期均进行了大规模分封,并将大量周室宗亲派驻各地。殷商晚期,历代商王将权力收归中枢的局面不复存在,天下诸侯林立。整个西周时期,周天子虽具备相当强的实力,但却先后面临南方楚国和东方齐国的挑战。虽然经历了周昭王数次伐楚和周夷王烹煮齐哀公等打压诸侯的事件,但是当周厉王意图进一步收拢权力的时候,还是爆发了“国人暴动”。厉始革典的失败标志着诸侯坐大已经不可避免,王权持续衰落。最终当申侯作乱,犬戎攻入镐京后,周平王不得不在诸侯军队的护送之下迁都洛邑,史称平王东迁。此时的周室元气大伤,后来甚至发生周郑交质事件,周天子竟然需要同郑国相互交换王子作为人质,周室威望已然大不如前了。

波希战争与吴越争霸

      希腊城邦林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就不想重现迈锡尼覆盖全希腊的霸业,作为当时两大强邦的雅典首先出手了。在雅典人的协助下,刚被波斯人覆灭的吕底亚故地上的米列度人掀起反叛,史称伊奥尼亚叛乱(又称爱奥尼亚起义)。在此次叛乱之中,雅典和厄瑞特里亚出兵援助。这两个希腊本土的城邦之所以出兵,一方面是因为此次起义的主要城邦均属于希腊化城邦,另一方面则是眼馋吕底亚故都萨尔狄斯的财富。趁火打劫的雅典和厄瑞特里亚最终引火烧身,激怒了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一世,公元前492年波希战争正式爆发。波希战争爆发前后,整个希腊世界已经进入了相互争霸的阶段,外敌的入侵将相互敌对的城邦团结在了一起。然而当大敌褪去之后,新一轮更为惨烈的战事即将爆发。
      就在波希战争爆发的同时,东方的春秋争霸同样开始日益激烈。晋楚争霸百余年,虽然以联姻的形式告一段落,却依旧难以消弭双方之间的防范之意。晋国通过扶持吴国从后方牵制楚国的做法,曾险些造成楚国的灭亡。为了对日益强大的吴国进行战略反制,楚国始终支持越国崛起,意图包抄吴国。吴越争霸成为晋楚中原争霸的副本。到了公元前482年,国力达到顶峰的吴王夫差北上黄池称霸中原,其如火如荼的军容逼迫中原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然而这不过是吴国最后的荣光,此后不久吴国就被越王勾践所灭,而中原也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

提洛同盟与魏霸河西

      波希战争前后三个阶段,先后经历了马拉松大捷、斯巴达三百勇士镇守温泉关、萨拉米斯海战和普拉提亚战役。波斯远征军海上还陆地主力均遭受重创,无力再战,只得签订合约。公元前478年,雅典凭借其在波希战争中的威望,巧借“抵御波斯人复仇”之名顺势组建了提洛同盟。提洛同盟本为诸多城邦平等加入的联盟,但由于大部分财政拨款都是雅典人分配,这导致雅典人垄断了联盟的决策权,雅典凭借提洛同盟构筑了一个势力庞大的海上帝国。
      然而此时的雅典领导层严重缺乏身为霸主的基本素养,虽然对内依旧实行民主体质,却在提洛同盟内部以阶级化的等级制度压迫盟邦,肆无忌惮的压榨各个邦国的财富。并且在同强敌斯巴达对峙的中妄图侵占富饶的西西里岛,占领叙拉古城邦。四面树敌的雅典最终在西西里海域被科林斯重创,雅典海军被科林斯改良后的舰船几乎完全歼灭,大批提洛联盟军队被杀或被奴役。没了海军的雅典犹如猛虎拔牙,公元前404年,雅典正是向斯巴达投降,提洛同盟解散。此后雅典人虽然重建了他们的舰队,但其开疆拓土的锐气尽失、脊梁已断,雄霸爱琴海的时代沦为历史的回忆。
      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也就是雅典向斯巴达投降的第二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了三家的诸侯地位。此后作为三家之中相对弱小的魏国奋发图强,广纳天下贤才。在经历了李悝变法和吴起军制革新后,魏国逐渐强大,立足于三晋同盟雄霸中原。然而魏武卒虽然所向披靡,霸占河西之地迫使秦国八十余年不敢出函谷关,但魏国王庭显然并没有身为霸主的担当,不仅没有提升自身的威望,反而开始对处处欺凌周边国家,甚至最终冲垮了三晋之间原先的铁盟。最终随着吴起变法候后,崛起的楚国的北伐,以及齐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的打击,魏国日益衰落。进入战国中期魏惠文王之后,魏国逐渐被周边大国的军事威胁所笼罩,尤其陷入了对秦国东出函谷的恐惧之中,再难重现当年雄风。

马其顿称霸全希腊与商鞅变法

      雅典衰落之后,斯巴达成为希腊城邦的霸主。然而在同雅典的争霸中,缺乏海军力量的斯巴达为了获得波斯舰船的支持,不惜与波斯人做交易,出卖了希腊人在小亚细亚的利益,导致自身陷入了孤立状态。最终在底比斯的攻势下,迅速丢掉了泛希腊地区的领导权。然而接棒斯巴达的底比斯因为过分依赖君主个人的才能,没能完全掌管泛希腊事务就已经遭遇了严重的危机。底比斯的强大更多依托领袖艾帕美浓达量身设计的军队领导体制,在其手中的底比斯人和贝奥提亚的军队攻无不克,能够击败号称全希腊最善战的斯巴达陆军。但当其身死之后,底比斯后继无人,可正在底比斯做人质的马其顿王子腓力二世通过仔细观摩底比斯新军的作战技巧和指挥艺术,获得了艾帕美浓达衣钵。前352年,集合了希腊和北方蛮族骑兵优势于一身的马其顿军队攻占希腊北部,为征服全希腊,建立一个王权霸业扫清了障碍。
      吴起先后参与魏国和楚国的变法,然而这两国并未彻底改变原有的贵族旧秩序。公元前356年,羸弱的秦国在秦孝公治下招纳法家大才商鞅入秦,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步形成了以耕战体系和军功制度为重点的举国体制,国力大增。此后经历了秦惠文王的连横蚕食战略、秦昭襄王的远交近攻策略后,山东六国再难阻挡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前后历经七八百年的塑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后虽然人死地分,但希腊化的浪潮席卷整个亚非欧交接地区,后继的罗马延续了古希腊文明的衣钵,一直深深的影响到如今的欧洲文明。大秦帝国虽然短暂,但秦朝在兼并六国的同时统一度量衡,形成了完善的中华文明,并延续至今已有数千年。大浪淘沙,斯人已去,先人留下的文明遗泽璀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