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人文史 > 同样遭遇三世纪危机的欧洲和中国有哪些异同?
2019-04-04

同样遭遇三世纪危机的欧洲和中国有哪些异同?

      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曾经有过一段商贸往来,这段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商道后来被称作“丝绸之路”。而在丝路沿线的秦汉帝国、贵霜帝国、安息(帕提亚)帝国和罗马帝国被并列为四帝国,这便是第一次丝路畅通的四帝国时代。
      然而大约在东汉中后期,全球气候开始出现变化,气温的下降导致漠北草原上的资源越来越少,迫使草原上的游牧部族纷纷寻求新的牧场以生存。胡人的南下和丝绸之路上纷争的骤增导致了两个严重问题接踵而来。草原边患与商贸受阻促使四帝国的财政压力骤然增大,帝国秩序摇摇欲坠,并最终崩溃。亚欧大陆由此迎来黑暗的中古时代,在某些地区史学中也被称为中世纪。下面让我们戴上全球史观的视野看梳理一遍东西方两个文明秩序是如何被逐步瓦解的,由将迎来怎样不同的新格局。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公元290年,刚刚统一天下十年的西晋王朝爆发了皇族宗室之间的八王之乱。司马氏篡魏称帝,总结了曹魏政权过分压制宗亲的教训,在西晋政权建立之后大力扶持同宗藩王,以图拱卫皇权。当时的中原社会经历了东汉和曹魏几百年的发展,豪族门阀势力雄厚,得位不正的司马氏家族只得倚重自家人来预防有其他士族的野心。然而过分强大的藩王,同样有着自己的权力野望,司马昭继承司马师的家主权位亦引发了兄终弟及和父终子及两种继承制度的争论。
      八王之乱完全损耗了中原王朝的实力,给了早在东汉时期就不断内附的胡人一个机会。西晋时期的胡人数量已经到了帝国难以消化的临界点,可西晋政权对待胡人的政策却远不如曹魏和东汉那么高明。最终在八王之乱的废墟之上,五胡更迭称雄,西晋灭亡。西晋灭亡之后,中原豪族已经衍化出坞堡经济军事体系,一部分豪族决定南下吴国故都健康,另一部分则留守中原。南下的那部分世家携带了大量中原地区的人口和先进技术,史称衣冠南渡。

四帝共治,罗马分裂

      就在西晋八王之乱争端开启的三年之后,公元293年戴克里先提出并实施了四帝共治,将整个罗马帝国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并分别设立正副两位皇帝统治。其中正皇帝被称作奥古斯都,副皇帝则以助理和皇储的双重身份拾遗补阙并维护皇位传承的稳定。
      戴克里先改革是因为面临北方蛮族冲击时,罗马内部出现了动荡不宁的频繁政权更迭。自马略改革军制以来,罗马募兵制度滋长了镇守边关的将军形成一个个军事集团,这些武人军阀到了后期常常挟持元老院,自行废立皇帝。其中面对蛮族冲击最为激烈的多瑙集团和高卢集团势力最为强大。正副皇帝制度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出台的,而罗马东部的希腊文明和西部的拉丁文明存在着民族、语言乃至宗教派别上的差异,也到了不得不进行二元分治的程度了。
      然而四帝共治的执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内外问题,最终导致罗马彻底分裂为东西两半。西罗马帝国所继承的疆域更为零散,而面临的日耳曼人冲击更为激烈,当日耳曼一部的哥特人进入亚平宁半岛时,羸弱的西罗马灭亡了。哥特人本身是被更为遥远的草原民族驱逐而来的,却无意间摧毁了地中海西侧的政治格局,可见西罗马已经衰败到何种境地了。

变动的气候引发草原联动效应

      气温的下降不仅导致漠北草原族群南下中原的行为,跨越整片内亚的草原地域上居住的诸多族群都开始为了水草而纷争不断。丝绸之路在零碎的政治版图和混乱的秩序中暂时退出人们的视野,这进一步导致农耕文明帝国缺乏商贸收入更难抵御草原入侵。当中亚的游牧族群如多米诺骨牌一般接力驱逐邻近弱小部族时,一支被称作匈人的部族闯到了罗马帝国的边境线上,并在将居留此处的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向西驱赶。
      然而,当草原的联动效应逐步趋于平静之时,新的格局也将渐渐成型。

文明法统之争:谁代表过去,谁迈向未来

      公元420年,刘裕篡晋自立建立刘宋政权后,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创立的北魏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然而不论是南朝的刘氏还是北朝拓跋氏都面临着法统正当性的问题,这也一直持续纠缠着南北朝后来的继业者们。
      对于南朝来说,丧失汉人中原祖地的他们在武力上越来越不是北朝的对手,为了强化自身的正溯地位,需要借助儒家理论说服臣民认可自身是中原文明的正统,而北朝不过蛮夷之徒。可是本就得位不正的宋齐梁陈在使用儒家理念之后,自身篡权谋逆的正统性缺失也同样被放大开来。
      北朝同样重视政权的法统正当性,北魏甚至在刘裕篡晋后意图扶持司马氏皇族在北朝建立流亡政府。然而北魏自身的草原鲜卑身份完全不足以取代司马氏的法统,可为了统治中原又不得不重用汉人儒家士族,甚至到了后期还进行了孝文帝汉化改革。
      当东亚的南北朝因为中华文明法统问题而纠结的时候,欧洲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之后,经过短暂混乱的西欧被日耳曼法兰克王国控制了大部分,皈依罗马天主教的法兰克同样继承了西罗马的政治位置,开始同东罗马展开法统之争。如果从语言和宗教层面来说,实力强劲的法兰克王国显然能担此任。但民族的不同和日耳曼旧习俗的遗留还是阻碍了法兰克继承罗马文明法统的努力。
      位居地中海东侧的东罗马因为本就延续自古罗马帝国,自然以罗马文明法统自居。然而希腊文化与拉丁文化的差别,两边对待宗教解读方面的对立导致了天主教会和西欧地区并不承认东罗马的身份。他们将东罗马称为拜占庭,以此宣告其和罗马帝国的区别。法统问题在欧洲亦纠缠不清,难以消解。

破茧重生,重塑新格局

      公元589年,隋朝重新统一了东亚大陆,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曾经内附中原的五胡被完全融入新的诸夏体系之中,并在随后的隋唐帝国时代迸发出璀璨的火花。唐人是在汉朝塑造了汉民族之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冠之以朝代名称的符号。自唐以后,中原的版图再也没有出现长期的分裂,大一统成了中华民族牢不可破的印记。
      而就在隋唐盛世进行的同时,以法兰克分裂后的诸多日耳曼王国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将中西欧和北欧地区逐步塑造为日耳曼化的新欧洲文明。斯拉夫化的东欧、拉丁化的南欧和希腊化的东南欧在此后的岁月中逐步被新欧洲文明吸纳到同一个体系中去。此后不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大航海时期,日耳曼人都成为欧洲的代表出现在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