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要从西晋时期说起。西晋末年因八王之乱,中原势力耗损殆尽而导致五胡乱华。五胡序列中唯有鲜卑是在此时南下中原的。鲜卑本为东胡的一支,匈奴崛起后击败东胡并将之拆分为两部,分别安置在鲜卑山和乌桓山附近,乌桓在曹操北征之后大部分融入汉人,而少数留存成为契丹的先祖。这是的鲜卑开始大规模从东北迁徙到蒙古草原之上,而作为匈奴残余的宇文部、独孤部、韦纥部亦在此时归属鲜卑的。

然而拓跋部率领一批鲜卑南下,漠北的鲜卑人就日益离心了。于是北方的鲜卑在拓跋的一个奴隶的挑动下逐渐积聚起来,开始反叛鲜卑。此时的漠北鲜卑本就是起点极低的奴隶出身,文化水平的缺乏导致其在于北魏的对峙中往往是有勇无谋,因此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蔑称为蠕蠕,音译过来就是柔然。


不过柔然的势力并未如同匈奴一样扩张至整个草原,西晋的崩溃让草原的副伏罗部趁机在天山以北到阿尔泰山东侧一代建立了高车国。就在高车国摆脱柔然控制的时候,北魏因孝文帝改革而爆发了六镇起义。此时的柔然内部四分五裂,曾经投降北魏并在六镇起义被拓跋皇帝召唤镇压的柔然贵族阿那瓌逐步崛起,北魏的乱局引发了柔然的中兴,高车的好日子也随之到头了。

中兴后的柔然势力扩大,而高车在这段时间消失了,或者说融入了敕勒松散的族群体系内了。这时候的敕勒有时亦被称作为铁勒。同大兴安岭被称作鲜卑山、大兴安岭南端一部分山脉被称作乌桓山一样,阿尔泰山亦有古称,当时它被称作突厥山,而铁勒族群正是生活在天山北部到贝加尔湖沿岸地区的,正处在突厥山周围。

不堪重负的铁勒众族群集结了据说有5万多弯弓之士杀向柔然中枢,却被与王庭密切的自己人打败。阿史那部轻易就击败了自己的同胞兄弟们,进而收编整治,将铁勒统一了。此时的柔然大汗还是那位曾经投降北魏的阿那瓌,他很欣喜的看到自己有如此忠心的奴隶,同时愤怒的斥责了阿史那部的请求。原来阿史那部实力扩张之后,野心亦增加,想要成为柔然王族的驸马,迎娶柔然公主,从而摆脱自身奴隶的身份。

阿史那土门所率领的突厥部族最终统御了草原各部,却完全拔高了阿史那部的地位,对鲜卑遗民、甚至其余铁勒部族都贬低不断,这也为突厥内部不稳埋下祸根。韦纥部便是铁勒部众内对阿史那突厥不满的部族之一,此后这一支还曾更名回纥,并在唐朝的支持下取代了突厥在草原的地位。

阿史那室点密的突厥军队联络正在同拜占庭进行对战的萨珊王国,相约夹击嚈哒,并最终取得胜利。嚈哒势力成分复杂,既有东伊朗族裔、铁勒族裔,又有曾经月氏后裔。而此时作为内亚霸主的突厥,民族成分就显得更为复杂。阿史那土门和阿史那室点密在葱岭东西两侧执行不同的政策统御不一样的族群,最终导致了两个突厥的分裂。

现代突厥语族人指的是说着突厥语系的众多民族,这群人既有西突厥统辖之下的臣民后裔,也有回鹘与吐火罗人混血后裔维吾尔人。不过这些民族同当年的阿史那部、甚至是铁勒部众都没有多少血缘关系,大多是曾经臣服汉朝的昭武九姓族群和康居国后人。由此可见,如今某些国家的政客以突厥为由头炒作事端是多么的可耻与可笑。
如今的中亚地区,大多数突厥语民族都属于西突厥塞种人的后裔,少数包含了吐火罗人血统。至于土耳其人,血脉更为混杂,不仅有中亚土库曼人血缘,部分基因调查的结果显示其与古代埃及血缘居然比如今的埃及人还要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