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斯大林时期 > 苏联战神朱可夫元帅为何屡遭贬黜?
2019-05-31

苏联战神朱可夫元帅为何屡遭贬黜?

      朱可夫是苏联著名的军事家,曾为苏联立下过卓越功勋,并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并在战后遭到历任苏联领导人的忌惮,并对其本人或家人进行了长期的打压和监视,这又是为什么呢?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遭到德军的沉重打击,然而后来在以朱可夫为首的苏军统帅指挥下,最终击败了纳粹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可以说,这位被苏联人民誉为战神的元帅在二战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实朱可夫并非军官世家出身,他是在十月革命后加入红军,并在苏俄红白内战中迅速成长起来的一名优秀指战员。1923年国内局势稳定之后,朱可夫又获得进入军校进修的机会,并在毕业之后晋升为旅长,此后又成为苏联正规军军长。
      在朱可夫出任军长之职一年之后,也就是1939年9月发生了一件对后来的历史意义重大的事件,苏日诺门罕战役爆发了。此战让苏联打出了自己的国威,一扫苏俄成立之后被资本主义列强干涉的阴霾。
      当时的日本趁着苏联和欧美各主要大国头疼于纳粹的档口,无暇顾及远东的机会,燃起了称霸亚洲的雄心。思索再三之下,日本决定战略北进,像1904年日俄战争和1918至1922年进行的西伯利亚干涉一样,再次与俄国人发生碰撞。然而这一次日军却面临了一场惨败。
      苏联方面时任驻军首长朱可夫,为预防日军挑衅,一下子调集了498辆坦克、809驾飞机,以机械化军队协作的先进战术,最终冲垮了日本人以步枪为基础的军队体系。这导致朱可夫成为苏联肃反运动之后在苏军中最懂机械化作战的统帅了。而当以机械化部队为核心的闪击战术开始被希特勒频繁使用之后,斯大林终于在1941年将朱可夫从基辅军区司令员的职位,升任为总参谋长。
      其实诺门罕战役虽然获得了胜利,也让朱可夫赢得了赞誉,但同样遭到苏联国内的一些批评。因为当时苏军的伤亡率和死亡人数均远远超过了日军,并且苏联的坦克装甲部队甚至曾被日军的步兵大队击退过。所以当时有人评价那场战役是名不副实的胜利。然而斯大林并不关心战争的过程,他所在意的只是结果。毕竟相较于苏日诺门罕战役同年发生的芬兰战役,芬兰伤亡10余万,苏联却伤亡快40余万的惨胜,算得上是不错的战绩了。
      1941年的东欧战云密布,斯大林急需一位颇具声望的统兵大将坐镇以稳定军心,朱可夫无疑是他的最佳人选。不过从一开始朱可夫就与斯大林发生了观点差异。朱可夫并不愿意离开野战部队,对晋升总参谋长前往中央任职心存抵触。虽然最终选择了退让,却又在1941年6月德工入侵基辅之后力主放弃,同斯大林的决策产生剧烈冲突。
      基辅战争中,斯大林执意固守的命令导致西南方面均陷入德军包围而造成大量伤亡或者被俘,共计战损66万人之多。基于此,朱可夫被斯大林撤职,成为预备军司令员。
      在随后的斯摩棱斯克会战,朱可夫继续指挥部队作战,并收复了叶利尼亚突出部,成为该会战中苏军仅有的亮点。正因如此,朱可夫重新被斯大林所看重。从这时起直至二战结束,朱可夫始终能够得到斯大林的全力支持,并且创下了多个光辉战绩,个人声望也与日俱增。二战结束之时,朱可夫在军队中的威望已经足以和斯大林相匹敌,这引发了斯大林的忌惮。
      早在身份和地位尚不显赫之时,朱可夫就敢顶撞斯大林,当他功劳和声望越来越大之后,关于其阴谋篡权谋位的谣言愈演愈烈。斯大林原本准备利用谣言拿下朱可夫,但却因科涅夫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联名作保而流产。但这些元帅们的集体发难反而更让斯大林如鲠在喉一般看待朱可夫。
      不久,斯大林指挥贝利亚对朱可夫的公寓展开搜查,找到一些德国战利品。依据这些“罪证”,斯大林以朱可夫居功自傲等一系列似是而非的罪名将其贬黜到了敖德萨军区担任军区司令,撤销了他在党中央委员会的职务。如此以来,朱可夫对斯大林的威胁就变得微乎其微,此后斯大林未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打压了。
      然而苏联领导人对朱可夫的忌惮并没有因此完结,斯大林去世之后由赫鲁晓夫掌权,朱可夫的命运就更加跌宕起伏了。由于赫鲁晓夫和朱可夫二人曾同在乌克兰工作过,有着一定的私交感情,所以朱可夫很愿意站在赫鲁晓夫一边。1953年,当赫鲁晓夫与贝利亚争夺权位之时,朱可夫就成为力量天平中的关键人物。由于斯大林时期的仇怨,朱可夫亲自带领一批将军逮捕了贝利亚,确保了赫鲁晓夫的胜利。
      在后来的1957年马林科夫政变中,又是朱可夫力挽狂澜,帮助赫鲁晓夫保住了自己的位置。然而如此强大的军方动员力量引发了赫鲁晓夫的忌惮,在马林科夫政变发生不到4个月之后,朱可夫被踢出了中央主席团,并被扣上意图军事独裁统治的“拿破仑主义”的帽子,遭到彻底罢免。
      不过和斯大林类似,赫鲁晓夫在确保朱可夫无法对其造成威胁之后,给予一定程度的自由,并对他的个人生活也提供了一些帮助。但没有朱可夫保驾护航的赫鲁晓夫,到了1964年还是被政变赶下了台。此后的苏联由勃列日涅夫掌管,朱可夫的境遇更加恶化了。
      赫鲁晓夫由于希望通过改革推动苏联的发展,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包括“干部终身制”在内的诸多弊政下手,触动了精英阶层的利益。因此当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迅速恢复了大量斯大林时期的政策,而朱可夫因曾对赫鲁晓夫的支持以及在军中的影响力,遭到更为严密的监视,甚至他所撰写的回忆录也惨遭封杀。最终朱可夫于1974年在悲愤中去世了。
      从勃列日涅夫后期到后来的安德洛波夫、契尔年科时期等人,苏联进入老人治国阶段。此时朱可夫虽然已经去世,苏联针对其家人的监视却始终未曾放松,甚至达到了24小时不间断的地步。到了戈尔巴乔夫当政之时,对苏联再度进行改革却为时已晚,最终在内外交困中苏联解体,对朱可夫家人们的监视命令才最终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