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老人治国时期 > 东欧剧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018-02-09

东欧剧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社会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风云变幻,好似一出“多米诺”骨牌表演,连接不断,扑离迷离。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东欧年”,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东欧国家在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走过了一段命运多舛的历史道路,长期遭受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普鲁士王国、沙皇俄国的统治和宰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时,东欧国家才获得独立,建立起现代国家。然而,独立后的东欧各国人民仍然内受压迫、外遭欺凌。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无力使自己的人民摆脱屈辱的历史和悲惨的命运,他们大都被绑在了纳粹德国的侵略战车上。历史决定了要由东欧各国共产党来领导民族民主革命、争取独立自由的重任。随着苏联红军解放东欧大片土地和摧毁法西斯德国,东欧各国先后建立了共产党、工人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族民主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土地改革、工业国有化等措施,各国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起来。1948年起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四十余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上从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特别是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的成立,更把东欧国家置于苏联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控制之下。但是照搬苏联经济模式产生的弊病,经互会封闭体制的限制,加上经济建设与改革中的失误和受挫,都使得东欧国家在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技术竞赛中处于落后地位。特别是处在东西方两大集团冷战阴影之中的东欧国家受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深重影响,不能独立自主地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在否定“斯大林模式”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导致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冷战扭曲了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造成东欧政局长期不稳,一再发生动乱,终于酿造成1989年的政治剧变。
      1989年12月16日晚,在罗马尼亚人口不过三十万的边境小城蒂米什瓦拉,数千名教徒走上街头,举行反政府游行示威。原来,起因是持不同政见的神父拉斯洛向外国记者发表谈话,对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出言不恭,法院判拉斯洛有罪,将他开除公职,并流放到二百公里之外的农村。示威者沿街为拉斯洛鸣冤叫屈,并不断高呼“打倒齐奥塞斯库”、“打倒暴力”的口号。次日,游行的规模骤然扩大,参加者超过了一万人。示威者占领了政府大楼,将齐奥塞斯库肖像扯下来用脚乱踩,将室内家具乱砸一通。还有人撕下了国旗上的国徽。城内警察全体出动,冲突逐步升级。
东欧剧变
      这时,齐奥塞斯库正在伊朗访问,听说国内发生了动乱,急忙回国,发表电视演说。
      12月21日上午,政府在首都布达佩斯中心的共和国广场组织万人大会,齐奥塞斯库亲临大会发表演说,重申对蒂米什瓦拉事件的强硬态度,并宣布马上提高工资,增加福利。这时,台下有人高呼“打倒齐奥塞斯库”,又有人用打火机将领袖像点燃,在会场上乱丢。齐奥塞斯库几十年来听惯了山呼万岁,现在竟当众受辱,气得满脸通红。这天下午,布达佩斯市民成群结队走出家门,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其他大城市也都发生了类似事件。齐奥塞斯库见民心已变,也顾不得许多了,竟下令国防部长派兵不惜代价将民变镇压下去。在这关键时刻,国防部长抗命而死。此事激起兵变,军队倒戈,攻击齐奥塞斯库的保安部队,并要生擒总书记。齐奥塞斯库见大势已去,便携夫人乘直升飞机出逃,没有得逞,只好束手就擒。于12月25日上午,由特别军事法庭秘密审判,被指控为犯有大屠杀、危害国家、破坏经济、畏罪叛逃等罪行,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一对在罗马尼亚至尊至贵几十年的夫妇就这样告别了人世。1990年1月,救国阵线宣布拥有三百八十万党员的罗马尼亚共产党为非法组织,予以解散。
      匈牙利出现了“多元化”主张。一些人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意识形态多元化,因为各个阶层由于利益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会相同。再进一步就是政治多元化,即要求社会中应有不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不同的观点。多元化的终点是多党制。
      1989年2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全会通过了实行多党制决议。3月,匈牙利国民会议讨论新宪法原则时明确表示:新宪法将不再提匈牙利工人阶级政党在社会中的领导作用,主动提出把有关共产党领导权的条款从宪法中删除。至此,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彻底放弃了自己的领导权。
      1989年6月,匈牙利各政治力量也召开了圆桌会议。社会主义工人党、九个反对派组织和七个社会组织的三方代表参加会谈,各方享有平等的权利。另外,保留了供观察员参加的第四方席位。会议开了近百天,三方签署了协议书。在协议书中,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被抹煞,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也被抹掉,国名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为“匈牙利共和国”。人民共和国主席团的政体被改为总统制。协议还规定“不得在一切工作单位建立党组织”,匈牙利工人卫队被指为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卫军而被解散。
      1989年10月,匈共举行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反党风潮占了主导地位。先是把社会主义工人党说得一无是处,要求改造党,然后是改变党的性质。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被重新定为“人民起义”,对当时事件负有重大政治责任的纳吉被称为“民主战士”、“民族英雄”。此前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被认为是“罪恶的源泉”。大会之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不复存在了,一个性质与之完全不同的新党匈牙利社会党宣告成立。
      从1989年9月下旬开始,在波兰、匈牙利事变和西方攻势的影响下,二十余万东德居民逃往西德,全国人心惶惶,东德政府陷入困境。10月10日,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书记昂纳克辞职。同时还辞去了国务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中央书记克伦茨接任了他的职务,结果也是一筹莫展。局势急转直下,至11月9日,矗立近三十年的柏林墙宣布开放,举世瞩目。这座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3日,一夜之间拔地而起。柏林墙长达一百六十五公里,高三米六,墙上盘绕着铁丝网,用以防止翻越。这座柏林墙是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边界线,双方都派驻重兵把守。整个柏林墙只有九个出入境通道。多年来,在这些通道和高墙上丧生者不在少数。柏林墙一旦开放,民主德国公民立刻像潮水般涌向西德。按照西德法律,东德人只要超过两德边境,便自动取得了西德公民权。民主德国政府眼看大批公民如潮似浪,投向昔日敌国的怀抱,竟然束手无策。12月3日,克伦茨只得辞职。两德之间人员的流动,已使柏林墙的存在成为多余了。于是,这座坚固的水泥墙被轰然一声推倒,两德合并了。
      这时,政治风暴又席卷了只有九百万人口的保加利亚。“生态公开性”、“保工人权协会”、“273委员会”等组织日渐活跃。10月下旬,在索菲亚市中心的小公园里,“生态公开性”组织搞出一份关于环境问题的请愿书,征集公众签名,正在出席欧洲环保会议的一些西方代表和外交官也到现场围观。征集签名者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十多人被拘留。次日,政府对此公开道歉。此后,这些政治组织势头猛增。保共中央总书记日夫科夫在党报上公开提出保加利亚社会需要“政治多元化”。在十一月十日召开的保共中央全会上,日夫科夫以自己年迈、力不从心为由提出辞呈,全会欣然接受,于是执政三十三年的日夫科夫终于从权力的顶峰走下来,一个多月后又成了阶下囚,接受法院立案审查。日夫科夫的下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姆拉德诺夫担任保共总书记起,保加利亚大踏步走上了远离社会主义的道路。
      捷克斯洛伐克早在1977年1月就出现过“七七宪章人权运动”组织,企图推翻共产党政权。1989年11月17日,数万名大学生在首都布拉格游行集会,纪念五十年前捷克斯洛伐克大学生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争。当局出动警察进行干涉,与学生发生了严重冲突,许多学生被抓,一百余人被打伤。这一事件震惊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各地的游行示威风起云涌,规模最大的达到四十万人。要求政治多元化、自由选举、现政府下台的舆论遍及全国。12月20日,捷共召开非常大会,领导层发生了重大的人事变动,原来的领导人胡萨克、比拉克等人被逐出党外。九天以后,自由派组织“公民论坛”首领、著名剧作家哈维尔当选为总统,接管了政权。这时,一些老党员纷纷退党,同时也有一些以前对共产党不满的人加入了党组织。哈维尔领导的捷克斯洛伐克也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
      东欧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部讲,既有经济、政治的原因,也有历史、文化的影响,既有共产党内部的原因,也有政治反对派的作用。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起了作用,苏联的东欧政策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雅尔塔体制下,苏联把捍卫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置于对外政策的首位,一旦东欧出现社会制度的危机,必须作出强烈反应。然而八十年代后期,苏联内部危机重重,力不从心,急于从东欧困境中脱手。1989年底美苏首脑马耳他会晤后,美苏就东欧政局达成谅解,苏联放弃对东欧的控制。东欧剧变后普遍出现了政治上反共、反社会主义、反马列主义浪潮和经济上私有化趋势。然而资本主义要在东欧站稳脚跟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人们痛定思痛,在对“西化”和“苏化”作了短暂对比之后,又在思考把选票投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