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英国历史,肯定绕不开研究罗马时期的英国。因为罗马统治了不列颠长达400多年,接近了英国历史的五分之一。罗马时期留下的遗产现在仍然影响着英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从今天开始,有魔气历史将会开始长篇介绍罗马统治时期的英国的历史。
从公元前100年起,欧洲大陆的影响力又开始波及到了不列颠。主要因为罗马帝国在这时迅速扩张到莱茵河畔的法国和比利时,并在这里的沿海建立了前沿驻地。但直到几十年之后,战火才波及到不列颠。尽管战前,罗马人已经通过贸易对不列颠施加了影响。考古发现当时罗马人经常来到英格兰南部的多塞特郡(Dorset)进行贸易活动,向当时的英国人收购锡,铜,铁等金属,然后出售欧洲大陆生产的陶器,葡萄酒等。
虽然与罗马人贸易赚了不少,但罗马的扩张实在太快,因此当时不少居住在不列颠的凯尔特部落都在罗马帝国的扩张侵略中都在暗中支持罗马帝国的敌人。因此,罗马帝国为了切断这一联系,也为了贸易的发展。在公元前 55年和54年,朱利叶斯·凯撒连续向不列颠发动了进攻。在凯撒记录中详细记录这两次攻势。里面写道:在公元前55年的第一次进攻中,那时罗马士兵对凯尔特战士们还充满了恐惧,拒绝离开战舰,直到第十军团的旗手勇敢地跳入海中,罗马士兵才鼓起勇气去战斗。这场战争历时很短,但却促使了当时不列颠的风云人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就是卡图维拉尼(Catuvellauni)部落的凯尔特首领卡西维拉努斯(Cassivelaunus).其部落位于伦敦北部的维鲁拉米恩,即现在圣奥尔本斯的附近。卡西维拉努斯在这里带领部落战士,成功抵御了罗马人的入侵。
这两次短暂的入侵都失败后,不列颠在之后的100年内都没有受到罗马人的入侵。虽然奥古斯都和卡利古拉等几任罗马皇帝都策划了对不列颠的进攻,但却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没有执行。在这段时间,英格兰东南部部落的政治结构日趋复杂,这种改变一是源于由于同罗马人的贸易日益频繁,二是源于不少部落首领都将自己的子嗣送往罗马接受教育。在此之前,部落的政治权利主要赋予战争中表现卓越的战士,但随着等级制度日益森严,部落领袖逐渐成为了世袭的职位。自然,这种世袭制导致了其他家族成员的恐惧和妒忌,正是这种不满的情绪给罗马的再一次入侵创造了机会。
继任卡图维拉尼部落首领的库诺比林努斯(Cunobelinus)逐渐成为了英格兰东南部的霸主,成为当时的不列颠之王。他的一个儿子被他流放后,逃亡了罗马,并公开宣布向当时的罗马皇帝卡利古拉称臣。因此卡利古拉皇帝抓住这次机会,开始策划对不列颠的再次进攻。由于军队突然的哗变,导致这次计划又一次被取消。不过罗马人的入侵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在库诺比林努斯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继位,这两位新任的领袖都对罗马抱有强烈的敌意。这即对当时英格兰和罗马帝国之间贸易产生了威胁,也造成了罗马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卡图维拉尼部落直接出兵帮助罗马帝国敌人的局面。因此罗马帝国征服不列颠的计划也开始紧锣密鼓的部署,就等皇帝的一声令下了。
其实当时罗马帝国内部也矛盾重重,因此新任罗马皇帝克劳狄(Claudius)继位后,急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来稳定民心来稳住自己的皇位。他把目光对准包括凯撒在内的几任罗马统治者都没有征服的领土——不列颠。如果能够征服不列颠,不仅可以稳住克劳狄的皇位,岛国输出的奴隶,猎犬,金属和谷物还可以为帝国带来商业上的收益。因此公元43年,大约40000名罗马士兵从肯特郡里奇伯勒(Richborough)的高卢登陆,并且迅速占领了英格兰的南部,虽然凯尔特人顽强抵抗,但这次没有抵挡住罗马人的无情攻势。公元43年夏天,克劳狄皇帝踏上了不列颠的领土,12位英格兰国王俯首称臣。
在罗马统治英格兰初期,充满了反反复复的起义和镇压。罗马人通过残酷的战争攻占了多赛特梅登堡(Maiden Castle)的凯尔特山堡,攻打并消灭了安格尔西(Anglesey)岛上特鲁伊人的要塞。当安格尔西岛上战时正酣时,公元60年,爱西尼(Iceni)的女王布迪卡(Boudicca)发动了一场罗马行省有史以来最激烈的起义。爱西尼此前一直效忠于罗马帝国。但罗马帝国的暴政和贪婪迫使布迪卡和她的子民发动起义。这次起义从东安格利亚(East Anglia)的爱西尼岛横扫至加牧罗顿南姆(Camulodunum),伦狄尼姆(Londinium,即现在的伦敦)和维鲁拉米恩,官方统计死难的民众超过70000多人,许多城市化为废墟。
罗马很快从安格尔西调来了强力援军,两军对阵相遇。虽然起义军人数远远超过罗马士兵,但武器,战术,组织度都远远不及南征北战的罗马军团,一战被罗马人击溃。据罗马一方统计,此战共有80000名不列颠起义军士兵阵亡,而本方只有400人阵亡。自此,起义军已失败告终,此后英格兰东南部再也没有出现对罗马构成威胁的本土部落起义。
对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的征服更为艰难,很长一段时间内罗马帝国能没有对这些地区形成有效的统治。公元117年,哈德良(Hadrian)继任罗马皇帝,为了巩固边境,维持和平。哈德良皇帝下令用泥土和石块修建一条链接泰恩(Tyne)河口和索尔韦湾(Solway)的长城。这一工程从公元122年哈德良抵达不列颠开始,主要部分的修建耗时6年,大部分城墙位于纽卡斯尔(Newcastle)到卡莱尔(Carlisle)荒芜的土地上,至今仍然清晰可见。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小型堡垒或里堡,用于驻扎军队。其中最有名的两处堡垒位于豪斯戴德(Housesteads)和切斯特斯(Chesters)。除了小部分损坏和重建外,这个长城已经屹立两千余年。
哈德良长城建成20余年之后,罗马依托长城步步为营,将阵线向北进一步推进。于是罗马人又准备开始建立了第二条长城,由当时的罗马皇帝安东尼庇乌斯(Antonius Pius,公元138-161年)下令修建连接克莱德河湾(Firth of Clyde)和福斯河湾(Firth of Forth)。这条已皇帝名字命名的安东尼长城始建于公元143年,但此后在161年罗马帝国由于同时遭到帕提亚(安息)和日耳曼人的入侵,不得不将驻扎不列颠的罗马军团调回,无力防守这区域导致了这座长城成了烂尾工程。苏格兰的凯尔特部落重新占领了这些地方。因此哈德良长城成为当时罗马帝国不列颠行省和苏格兰之间的边境,自此罗马帝国对不列颠的扩张也到此结束。
在对不列颠扩张结束后,罗马专注于内政建设,因此此时罗马统治时期的英国一直到公元3世纪时,不列颠北部有哈德良长城的屏障,沿海有堡垒作为防御,中部则有驻军加以护卫,行省开始迅速走向繁荣,不列颠开始了罗马化。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Tacitus)曾经在著作中记录了他的岳父——不列颠总督阿格里科拉(Agricola)——当时所采取的罗马化政策:
阿格里科拉经常私下鼓励人们修建庙宇、公共设施、广场和私宅,并且向他们提供政府的帮助……。此外,他还向不列吞上层阶级的子女提供了学习罗马文化的机会……。罗马的服饰在当地也十分常见,许多人都身着罗马样式的宽大长袍。
城镇是不列颠罗马化程度最深的地方。这里有公共浴场,还有集市,在集市上可以买到从欧洲大陆运来的奢侈品。维鲁拉米恩的讲坛是城镇的行政中心,伦敦的多诺瓦利亚(Durnovaria,即多切斯特,Dorchester)的圆形剧场则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点,在这里可以看到角斗士和各种杂技表演。教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拉丁语也成为了当地的官方语言,一些人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来学习拉丁语,更多人的非正式语音则是向商人和士兵学来的。
罗马的入侵把城镇概念进入了不列颠。罗马人首先在科尔切斯特为退伍的罗马士兵修建了第一座城市,或许是以此向当地居民展示罗马的强大。城镇的街道都呈网状布局,主要是为了给军队的行进和物质的运输提供最大的便利。不列颠最主要的两个城市分别是伦敦和约克(即埃伯拉克姆,Eboracum)。伦敦是行省最重要的行政中心。在公元53年,也是罗马入侵不列颠的10年之后,伦敦在贸易和商业上都取得了中心地位,并且迅速成为了整个行省的都城。伦敦还是罗马化程度最深的不列颠城市,这里充斥着从欧洲大陆进口的工艺品、浴场、讲坛、大型商业建筑和司法建筑也数不胜数。公元3世纪环绕城市建造的城墙围起了大约325英亩的土地,这超过了阿尔卑斯山北部大多数城市的面积。伦敦的历史上也不只是持续的发展和扩张。公元60年,伦敦城被布迪卡女王的起义摧毁,在公元125年前后又出现了一场大火将城市化为灰烬,但伦敦每一次都从废墟中站了起来。
除了伦敦这一首要的都城外,其他行省的都城也开始走向繁荣,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约克。约克是不列颠北部主要的军事驻地,成千上万的士兵从这里开拔,参与了哈德良长城的修建。在同北部部落的战争中,有两位罗马皇帝——赛普蒂默斯.赛维鲁(Septimus Severus,公元193-211年)和君士坦提乌斯(Constantius,公元292-306年)——曾经在这里辞世,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也是在这里宣布继位。到公元4世纪初期,林肯(即林登,Lindum)和塞伦赛斯特(Cirencester,即科里尼翁,Corinium)也分别成为了行省的都城。
城市的发展并不仅限于行省的都城,其他许多城市也各具特色。比如阿奎莎丽斯城(Aquae Sulis,意为“莎丽斯之水”,即为现在的“巴斯”)拥有的温泉,极尽罗马浴场的奢华。科尔切斯特在伦敦繁荣之前就是不列颠最早的都城,在克劳狄入侵后,这里又成为了帝国教会,在当地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他地区的主要城镇大多发挥着部落聚居地的作用;愛西尼人主要居住在诺威治(Norwich)附近的凯斯特(Caistor),卡土维拉尼人主要居住在维鲁拉米恩,科尔维诺人(Cornovii)主要居住在罗克斯特(Wroxeter),杜莫尼人(Dumonii)则主要居住在埃克塞特(Exeter)。
罗马统治不列颠时期并没有试图消灭本土的风俗习惯,除非这些习惯或宗教试图抵抗罗马的统治。在公元60年,居住在安格尔西的德鲁伊人由于以人作为宗教祭品,并试图背叛罗马帝国,遭到了大批的屠杀。但除此之外,罗马人对于当地的宗教传统,包括当地人的信仰,都持有十分宽容的态度。君主崇拜等新的宗教被引入了不列颠,本土宗教于罗马宗教的融合更加常见。巴斯的罗马浴场就是为了祭祀莎丽斯-密涅瓦而建造的。莎丽斯-密涅瓦结合两种宗教中的神祗,其中莎丽斯为凯尔特人的水神,而密涅瓦为罗马人的智慧女神。在远离中心城镇的乡村地区。本土的铁器时代文化和语言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在高地地区,士兵和商人更多使用拉丁语,而本地人则使用凯尔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