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西晋历史 > 司马炎是如何为后继者布局铺路的
2018-06-25

司马炎是如何为后继者布局铺路的

      话说司马炎在发现自己儿子智商堪忧之后,因为太子妃的背后关系而无法废立。司马炎此时还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太子妃将在日后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他眼下的首要目标,是给自己愚蠢的儿子找个辅政大臣。
      这个辅政大臣的人选是很有挑战性的,权臣不行,我们司马家就是权臣上位;宗室也不行,宗室看见司马衷的这副白痴德行,说不准就自己当皇帝了。那什么人最靠谱呢?司马炎思来想去,觉得有个人应该行。
      这个人叫杨骏,是司马衷的外公。
      司马炎在灭吴之前就开始有意无意的提升杨骏的地位,这让大臣们很不爽——曹魏时候的一项基本国策就是外戚不得干政,皇上您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杨骏这人虽然出身弘农杨氏(就是杨修的那个士族,只不过大家属于不同的分支),却粗鄙不文,相当的不受其他士族的待见,因此大家都杨骏的上位是充满怨念的。
      然而司马炎却觉得这事挺好,司马炎虽然不懂几何,却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以前朝廷上是功臣与宗室两股势力搅得朕不得安宁,现在我再给你来个外戚,嘿嘿,三股势力就可以互相均衡了。而当三股势力互相均衡的情况下,皇帝本人作为一个相当有份量的砝码,其权力就无形中提高了许多。
      于是杨氏家族的权力在司马炎刻意的培养下逐渐膨胀,膨胀起来的杨氏本来也想跟别的士族一起玩耍玩耍,搞搞联姻什么的。结果杨骏却尴尬的发现,自己这姑娘死活嫁不出去!谁都不要!自己一提联姻这事,别人不是拒绝就是装疯,可以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
      杨骏欲以女妻焉,(王)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晋书·卷四十三
      而后父杨骏先欲以女妻默子豫,默曰:“吾每读《隽不疑传》,常想其人。畏远权贵,奕世所守。”遂辞之。骏深为恨。——晋书·卷四十四
      既然没法跟这些士族一起玩,索性杨骏也就彻底死了这条心,专心致志的把杨家帮到了司马炎的战车上。在司马炎执政的后期,杨家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都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稳稳的站在了司马炎的一侧。
      然而天不遂人愿,司马炎不断提高杨氏地位的愿意本来是想压制功臣与宗室两方势力的。而打压宗室势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打压齐王司马攸的势力,但结果打压来打压去,司马攸觉得太憋屈竟然气死了!
      这本来是件大好事,贾充前几年就死了,而齐王死后,司马炎就有机会换掉自己的白痴太子了。但当司马炎准备着手实施这事的时候他悲催的发现,虽然贾充和齐王都死了,自己还是没法换太子!因为被自己一手扶上位的杨骏正是司马衷的外公!
      不仅如此,平白无故的换掉司马衷实际上也是对晋朝“以孝治天下” 这一治国理念的一种颠覆——毕竟咱们司马家已经没有脸提忠这种事了,现在要是把长子继承这事也否定掉,以后长幼有序、孝悌治国还怎么提?一群乱臣贼子治国么?
      于是在司马炎一次又一次的犹豫中,司马衷磕磕绊绊的迎来了自己的胜利。然而让司马炎稍稍得到一点安慰的地方在于,自己的儿子虽然是个白痴,可孙子却聪明的很,只要皇位能顺利的传到自己孙子的手中,那么我大晋还是很有希望的嘛!
      愍怀太子遹,字熙祖,惠帝长子,母曰谢才人。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恒在左右。……宫中尝夜失火,武帝登楼望之。太子时年五岁,牵帝裾入暗中。帝问其故,太子曰:“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由是奇之。——晋书·卷五十三
       司马炎最终下定决心的时候已经是太康10年了,此时距离他灭吴一统天下已经十年了。这十年里,司马家族的宗室势力被他不断打压,而杨家的势力却一再膨胀。司马炎此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要把宗室的势力,再给捧回来。
      这看上去颇有点面多了和水、水多了和面的无厘头之举,实际上却是有其合理之处的。十年前的宗室王爷大多是司马炎的平辈兄弟,他们势大了之后自然会对自己不利,而十年以后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那现在加强宗室王爷的力量自然就是在加强自己的力量——况且这显然也是对自己那个白痴儿子的一种保障。
      甲申,以汝南王亮为大司马、大都督、假黄钺。改封南阳王柬为秦王,始平王玮为楚王,濮阳王允为淮南王,并假节之国,各统方州军事。立皇子乂为长沙王,颍为成都王,晏为吴王,炽为豫章王,演为代王,皇孙遹为广陵王。立濮阳王子迪为汉王,始平王子仪为毗陵王,汝南王次子羕为西阳公。徙扶风王畅为顺阳王,畅弟歆为新野公,琅邪王觐弟澹为东武公,繇为东安公,漼为广陵公,卷为东莞公。改诸王国相为内史。——晋书·卷三
      这次改封诸王里最大的收益者其实是司马遹,他以皇孙的身份与诸位皇子平起平坐,被封为广陵王——要知道,广陵这地方可是谣传说有天子气的。实际上相当于确立了司马遹皇太孙的身份。
      当然,司马炎也不会完全放任杨家在中央乱搞,他给杨家准备的制衡者是司马亮——司马懿的四儿子、司马昭的弟弟,这位老王爷德高望重,不过才能平庸,没什么野心,正好给司马衷保驾护航,顺便钳制杨骏。安排妥当之后司马炎觉得这下就稳了,内有杨骏与司马亮互相制约,外有诸王拱卫皇室,自己的好孙子又被提前加封为王,这等司马遹一成年,妥妥的就是个顺顺利利的权力转移啊!这还能有什么幺蛾子发生么?
      事实证明,不仅有,而且幺蛾子还一桩接着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