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在位七十五年[2] (公元前1535年─公元前1460年在位)。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各诸侯纷纷归顺,使商朝再度兴盛。太戊与太甲、祖乙并称三示(即三位有贡献的君主)。太戊死后,庙号中宗,葬于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
图 太戊陵
太戊,亦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是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太戊在其兄雍己死后,继承君位,成为商朝第九任君主。太戊继位后,启用伊尹之子伊陟 担任国相。太戊后任用巫咸辅佐朝政,巫咸治理王家政事很有成绩,于是写作《咸艾》和《太戊》。《咸艾》是总结巫咸辅佐政事的经验,《太戊》是记述太戊时期的历史,二书现今均已失传。太戊曾在祖庙称赞伊陟,不把他当臣子看待。伊赞谦让,于是写作《原命》,希望太戊能发扬夏禹、商汤的王道。太戊在伊陟和巫咸的辅佐之下,本来开始衰落的商朝再度得以兴盛,各诸侯纷纷归顺商朝,因此尊称太戊为中宗。 太戊在位75年去世,是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太戊死后,葬于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由其子中丁继位。
太戊陵位于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该陵坐落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上,也称“刘次范遗址”,是现今国内所存唯一的一处商代王陵。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建陵寝,唐代继修,北宋开宝七年(974年)重修,明清时期又多次修葺增建。据《内黄县志》记载,太戊陵在内黄县西南二十五里刘次范村。太戊陵高一丈五尺多,环绕数十丈。其庙在陵后,正殿五间,旁有碑亭,庙门二重,前有丰碑。
图 太戊
太戊陵昔日陵外筑城(俗称皇城),占地4.5亩,内筑太戊陵,嫔妃墓,古柏森森,祭碑142块,还有接官厅等附属设施。陵区内发现有仰韶、龙山文化及商代文化层(陶片、石器等),另据《内黄县志》记载,有明清时代谕祭太戊陵祭文42道。现存开宝七年(974年)《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螭首龟趺,通高6.45米,宽1.6米,厚0.59米,是河南现存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碑之一。雕刻精湛,书法刚劲,碑文记述丰富,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